声现象学习目标要求: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2.记住温度为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知道人耳区分开两个相同声音的时间间隔是;会利用回声测距。4.知道音调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5.知道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及人耳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6.知道音色是分辨不同声音的一个重要特征,音色与发声体本身的特性有关。7.了解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8.了解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噪声是指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9.了解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等级及划分情况。10.了解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和实际操作的具体方法;通过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中考基本要求:1.知道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3.常识性了解乐音三要素;常识性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中考常考内容: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条件;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利用回声测距。2.辨别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3.噪声的概念;声音的等级划分及减少噪声的三条途径。知识要点精析:1.回声及回声测距(1)回声是指声音在向远处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的现象时,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若不到,回声将与原声混在一,使原声加强。因此利用人耳听的这种特点可以实现回声测距。在计算障碍物的距离时,由于人(或者人附近的物体)发出的原声到达障碍物的时间等于回声返回到人耳的时间,利用人听到回声与原声的时间差除以2得到原声到达障碍物的时间。再利用公式即可算出人体到障碍物的距离。一般可以通过回声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潜水艇的远近、前方山崖的距离等。2.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各种发声体有各自的振动频率,但能引起人耳感觉的频率范围是。发声体振动快慢不同,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就不同,即音调不同。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大小。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且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振幅越小,响度就越小。离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也就越小。(3)音色:又称音品,它反映了声音的品质。正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才能区别不同的人讲话的声音或者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等。3.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1)有振动着的发声体;(2)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能够接受声音的耳朵。4.噪声的等级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0分贝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弱声。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5.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例如: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机器,在内燃机排气管上加消声器等。(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例如:使装有噪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来减弱传向居民区的噪声。在马路和住宅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使传来的噪声被反射或部分吸收而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例如:可以戴上防噪声耳塞,或者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6.噪声的危害和增强自我环保意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所以噪声的来源非常广泛,不仅机器的轰鸣声、材料的锯割、冲压、切削声、机动车的鸣叫声、飞机的起落声都是噪声的来源,而且大声说笑、唱歌,或开大电视机、录音机、收音机的音量也都会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成为噪声的来源;甚至优美动听的音乐在不适宜的场合(例如在课堂或会议室)出现,也会对他们的正常学习或工作有所干扰,同样也是噪声。噪声的来源如此广泛,几乎时时刻刻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