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课题§12-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电流的磁效应;·知道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能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电流环绕方向的关系。过程与方法·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通过教师引导发现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磁极性质与电流环绕方向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对周围的物理现象产生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难点通电螺线管的两端极性与螺线管中电流环绕方向的关系。教学用具电池组,开关,导线,直导线磁场演示仪,螺线管,小磁针,铁粉,硬纸板,手套,神秘盒子。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设计一、知识回顾:教师提问:1.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师:我们可以利用磁场的这一性质,来判断磁场的存在。二、新课引入:下面老师做一个实验。投影下有一个静止的小磁针。第一次,用条形磁体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教师提问:小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分析:(1)小磁针偏转→受到了力的作用;(2)由磁场的基本的性质可判断出:小磁针处于条形磁体的磁场回答: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回答: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为引出新知做好铺垫。为揭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埋下伏笔。教学过程设计中。第二次,待小磁针静止后转回到原来的方向,再用一个神秘盒子靠近小磁针,小磁针也发生了偏转。教师提问:这次小磁针为什么会发生转动呢?可见,神秘盒子中一定有磁体。打开盒子,里面没有磁体,而是由一节电池、开关、导线组成的一个电路。教师提问:盒子中没有磁体,那么盒子中的磁场是由谁产生的?教师再次演示实验,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步骤①:断开开关,用盒子靠近小磁针,小磁针不发生偏转;教师提问:此时,盒子周围有磁场吗?步骤②:闭合开关,导线中有电流通过,再用盒子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发生偏转。教师提问:此时,盒子周围有磁场吗?教师提问:导线中没有电流,小磁针不偏转;导线中有电流,小磁针就发生偏转。那么这个磁场是由谁产生的呢?也就是说,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电能产生磁。刚才我们同学进行的实验就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93年前完成的实验。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因为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电和磁是互不相关的两件事。直到19世纪,一些科学家开始认为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的。于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开始用实验方法找寻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起初他的实验失败了,直到1820年4月,在他的一节物理课上,他发现通电导线使小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使他惊喜万分,激动地从讲台上摔了下来。他紧紧抓住这个现象,又做了几十个不同的实验,终于成为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联系的人。回答:小磁针也受到了力的作用。神秘盒子里一定有磁体,产生了磁场。认真思考问题回答:没有磁场。回答:有磁场。回答:电流产生了磁场。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讲解奥斯特的故事,使学生心里对奥斯特产生由衷的敬佩。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对学习要有钻研的态度。教学过程设计正是奥斯特的发现,揭开了物理学史的新纪元。三、进行新课:(一)奥斯特实验:①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磁场是有方向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也是有方向的。现在,将电池的正负极对调,在导线中通入反方向的电流,小磁针的偏转方向是否相同?【学生合作探究】实验步骤:①闭合开关,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方向;②把电池正负极对调,再次闭合开关,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方向。教师提问:观察本实验的实验器材,有电源,开关和导线,缺少什么电路元件?闭合开关后,形成电源短路。但是电流大,实验现象明显。所以请同学们在后面的实验时一定注意以下两点:(1)通电时间不宜过长;(2)完成实验,立刻断开开关。教师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教师提问:小磁针的偏转方向相反,说明什么?②电流周围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通电导线周围产生了磁场。它的磁场是什么样的呢?磁场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