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与光伏电站一体化调研报告设施农业与光伏电站一体化调研报告一、光伏与农业相结合的优势1、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土地早已成为稀缺资源,土地瓶颈已成为制约光伏项目建设的首要因素之一。昌盛日电在空间上做文章,把光伏电站架上大棚棚顶,棚顶发电,棚下进行农业种植,搞土地综合利用。这样既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又没有改变原有土地的用地性质,一举两得。2、降低了农业大棚的投资成本在光伏与农业相结合,由于光伏电站与农业共用部分基础和支架,在成本上形成了分摊,使得农业部分的建设成本每亩减少10000元以上,大棚使用寿命从3到5年延长到25年,提升了农业设施的建设水平,同时降低了建设成本,有力支持了农业设施化的生产。3、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显著增加在光伏与农业相结合,在经济效益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以山东即墨20mw光伏农业项目为例,传统种植模式下,农民辛苦劳作一年,每亩毛收入3000多元,纯收入不过1000元;而将土地流转给昌盛建设光伏农业项目,在土地进行设施化后,在棚内可进行食用菌、茶叶、苗木等多种经营。以种植食用菌为例,每亩毛收入可达16万元,农民纯增收3~6万元。此外,农用地上原本不产生工业收入,建上光伏大棚以后,1000亩地项目每年可发电2400万度,25年利税总额达到4亿元,对地方政府税收做出贡献。光伏与农业相结合的经济效益造就了农民增收、企业获利、政府受益的多赢局面。4、引导金融资本进入农业融资难是农业经营者普遍遇到的问题,资金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昌盛日电凭借光伏农业模式的创新性和收益的稳定性,获得了诸如诸多金融机构的认可,成功获得了12年基准利率的长期稳定的贷款用于光伏农业项目开发。第1页共3页5、迅速形成规模化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一大特征,而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难题在于如何快速突破“小农业”圈子,成就“大农业”格局。光伏项目由于其自身特点,占地面积大,动辄几千亩甚至上万亩,因此每建设一个光伏农业项目,就相当于建成了一个千亩级的现代农业园区。而且随着光伏农业项目的不断建设,短短数年内就会形成一个成区连片、规模达到上万亩的光伏农业聚集区。这种规模优势为后续农业的工业化适度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光伏与扶贫工作结合的优势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昌盛日电已经将光伏设施农业发展成为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业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业态。以光伏设施大棚为载体,实现了集新能源综合应用模式、造血式扶贫模式、农业“创新、创业、创客”三创模式、农业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一二三产产联动的第六产业模式,五位一体的新型光伏农业产业综合体。1、光伏设施农业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共赢发展国家扶持光伏在应用端发展,政策性银行可以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设施大棚作为项目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工业资金进入农业设施建设问题。光伏上网电价,可实现并网就有稳定收益和现金流,解决了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投入期长,前几年没有现金流的问题,而现代农业作为朝阳产业,产品是在上升通道里,又解决了光伏发电,效益下行曲线的问题,实现两者共赢。2、光伏设施农业实现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光伏设施农业按一个基本单元20兆瓦规模,可建设1000亩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农业,解决农民自建大棚没有规模,许多先进农业技术及设备无法应用的问题。光伏设施农业由于和并网电站一体,因此采用是封闭园区管理模式,解决原有一家一户农民生产自备生产工具,和配套产业链冷链、储运、加工能力不足问题,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落地。3、光伏设施农业可实现造血式扶贫第2页共3页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基本靠招商引资,但由于其产业发展环境不配套,招商引资困难,特别是现代农业招商引资更加困难。光伏设施农业不受配套环境限制,同时可以实现在农业用地上实现工业税收支持当地经济。农民租赁土地、获得资产性收益,同时雇佣农民进棚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使其收入提高最低2倍以上。4、光伏设施农业提供“创业、创新、创客”三创平台光伏设施农业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硬件建设完备的园区平台及配套设施,使农业创业人员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