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建築設計都希望增加透明度隃因為充足的光線可以提高行進的安全性隃良好的對外視野可以提高空間的舒適度隃使建築的空間表現更為精采、充滿活力。■石昭永追求透明度的建築溫帶厚實的建築壁體18世紀以前溫帶文明的歐洲都市或亞洲聚落,大多以石材、磚、木材為主要的構築材料。這些建築為了抵抗地心引力、盜匪、或氣候的變化,建築壁體必須是厚實密不透風的構造,因阻礙了光線的進入,使室內光線不足而無法進行生產性的活動,也無法提供舒適的家居生活。因此,對於透明度的嚮往,能夠在寒冷的冬天身處室內卻感受到外界的景觀和光線變化,是生活在溫帶國家人們的長久願望。美術館的建築透明度美術館、博物館等展示性建築物,不論是巴黎羅浮宮、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藝廊、或是二二八紀念公園內的博物館,都是外牆堅實封閉的建築物。新一代美術館的設計,或是現有美術館的增、改建,都希望增加建築的透明度。各展覽室為了配合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畫作的展出,必須有最適合的光線狀態。在公共空間的部分,充足的光線可以提高行進的安全性,良好的對外視野可以增加空間的舒適度,挑高的設計可以使建築的空間表現更為精彩,這些新的設計策略使近年來新建或改建的美術館、博物館充滿了活力。以巴黎的羅浮宮為例,羅浮宮曾經是法國王宮,兼具抵抗巴黎暴民的城堡功能,城堡外牆的防禦性當然最為重要,但石材厚牆直接影響了室內的採光。羅浮宮的增改建築是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傑作之一,在他完成華盛頓國家藝廊東廂增建案之後,法國總統密特朗欣賞他把光線及透明度帶入美術館的觀念,而直接委託他設計羅浮宮的改建。這在當時曾經引起軒然大波,因為法國人一向輕視大西洋對岸美國人的文化素養,更何況巴黎的重要工程一向都是透過國際競圖來決定的。雖然羅浮宮的改建是在風雨飄搖的政治角力下,包括密特朗政權的岌岌可危之中完成的,但自揭幕後逐漸獲得了一面倒的讚譽。在建築完成後,原先大力抨擊這項設計的報紙或媒體輿論逐漸轉向,最後都表示了一致的讚揚。羅浮宮改建計畫的焦點是一座充滿光線的中庭,從中庭可以看見羅浮宮原本的三棟建築,在夜間,中庭的金字塔發出的光也照亮了它們,並有直接的通道連接。與原本的羅浮宮美術館比較,增建部分充滿了光明感,透明的金字塔與原來厚重的石材成了極佳的對比,新的透明感使舊的羅浮宮顯得更成功。羅浮宮的金字塔是結構玻璃與鋼纜拉力構出35科學發展2005年10月,394期以前溫帶地區的歐洲都市(左圖)或亞洲聚落(右圖)的建築壁體,大多是厚實密不透風的構造,因而阻礙了光線的節入。巴黎羅浮宮的金字塔中庭是結構玻璃與竟纜拉力構出的組合,唯有在高科技時代才能完成如此輕巧透明的金字塔。的組合,充分地利用並凸顯這兩種材料的特質,也唯有在高科技時代才能完成如此輕巧透明的金字塔。但羅浮宮的金字塔並不是巴黎第一棟享譽國際的「透明」美術館。以展示當代藝術為主的龐畢度藝術中心完成於1977年,是義大利名建築師倫左•皮亞諾(RenzoPiano)與英國名建築師李查•羅傑斯(RichardRogers)的聯合作品。當時這兩位30歲左右的年輕建築師贏得法國藝術中的量體。龐畢度藝術中心明顯地表達了把結構管線及最大透明度等元素,以當代藝術的手法表現在美術館設計中的可能性。行走於藝術中心架高圓形的透明通道中,因舊社區與新藝術中心的對比一覽無遺,而能體會建築師採用透明通道的用意。但對建築物的參觀者與使用者而言,前衛的設計也帶來許多的困擾。例如羅浮宮金字塔上的落塵及鳥糞,必須派出登山專家才能清除。龐畢度藝術中心主要設計構想中的建築物透明度也很難維護,完成後的建築物,光線經過鋼管及隔屏之間複雜重複的36科學發展2005年10月,394期充滿光線的羅浮宮中庭的金字塔內部行走於巴黎穻畢度藝術中心架高圓形的透明通道中,因舊社區與新藝術中心的對比一覽無遺,而能體會建築師採用透明通道的用意。心國際競圖首獎及設計權,並提出管線外露、透明、可拆解移動等在當時相當前衛的美術館設計理念,把整座美術館當做一件現代藝術來設計,這也是當時獲得評審委員青睞的主要原因。完成後的建築物與周遭環境如預期地形成了極強烈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