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第5期V01.28N0.5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09年9月Sep.20O9袁世凯对朝经济干涉政策之透视(1885-1894)李晓光(长春师范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2)【摘要】朝鲜为袁世凯提供了早期政治活动的舞台。他在朝鲜的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尤其是他在出任“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时,这些活动得到突显。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清政府通过袁世凯对朝鲜的经济实行干涉之策,袁也在朝忠实地履行了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意愿。【关键词】袁世凯;清朝;朝鲜;经济干涉政策【中图分类号】K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一l78x(20o9)05—0042—04朝鲜为袁世凯初试其手腕和扬其英名提供了舞台。⋯1885-1894年,袁世凯任“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这是袁世凯在朝鲜政治生命的高峰期,也正是这一时期使袁世凯早期的政治生涯得以初显。李鸿章曾经说过:袁世凯驻扎朝鲜以后,“先正藩属之名,以防其僭越。复筹外交之法,以杜其侵欺。凡体制所系,利害所关,或事先预筹,或当机立应,或事后补救,无不洞中窥要”【2J。袁世凯变成了朝鲜事实上的执政者,清朝在朝鲜的地位更加巩固了。一、袁世凯出任“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的背景袁世凯在朝鲜的活动始于1882年夏,随吴长庆赴朝鲜帮助镇压朝鲜壬午兵变。1884年又前往朝鲜,帮助朝鲜平定甲申政变。袁世凯在这两次事件中都表现了卓越的胆识和才干,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1885年9月6日,李鸿章致函总理衙门,让袁世凯护送朝鲜大院君李罡应回国。10月28日,李鸿章请派袁世凯接办朝鲜事务,奏云:“臣查陈树棠奉派赴朝,两载有余,办理通商,尚无贻误。兹因积劳致疾,自应给假调治。另派干员接替。查有分省补用同知袁世凯胆略兼优,能知大体,前随吴长庆带兵东渡,久驻王京。壬午、甲申两次定乱,情形最为熟悉,朝鲜新旧党人咸相敬重。此次派令伴送李罡应归国,该国君臣殷殷慰留。昨接朝王来函,亦敦请该员在彼襄助。若令前往接办,当能措置裕如。惟陈树棠赴朝之时,尚属商务初开。今则口岸渐增,贸易日盛,各国公使麇集汉城,一切相机因应,尤赖该员从旁赞画,似宜优其事权,作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略示预闻外交之意。查泰西派员出驻属国,向由外部给予文凭。如蒙俞允,再由臣檄饬该员克日前往,并请饬下总理衙门加札饬遵。该员袁世凯官职较卑,历著劳绩,应如何加恩朝擢衔阶之处,出自逾格慈施,以重体制,而资镇慑。”【3】这样,李鸿章奏请派袁世凯作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处理清政府与朝鲜的通商交涉。这一奏旨得到了光绪帝的批准。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是清政府驻朝鲜的最高代表。袁世凯受命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是李鸿章对韩政策积极化的具体反映,而总理朝鲜交涉通商事宜的袁世凯遂成为推行这种政策的一个重要支柱。[4】作为全面掌握朝鲜商业、外交事务和监督其内政的驻朝鲜大臣,袁世凯很快控制了朝鲜的宫廷、海关、贸易和电报业务,在1885-1893年期间成了朝鲜国内权力最大的人物。二、袁世凯驻朝期间清对朝经济之干涉清朝与朝鲜缔结《中朝商民水陆贸易通商章程》后,清朝的商人在朝鲜的活动逐渐活跃,为了保护和管理他们的利益,李鸿章派遣并任命陈树棠为朝鲜总办商务。[6J陈树堂到任后,在朝鲜的三个港121开设了领事业务,为支援清商,又签订了《轮船往来上海朝鲜公道合约章程》和《招商局轮船往来合约章程续约。同时,根据日本的前例,又与朝鲜签订了《仁川El华商地界章程》,设定了租界地。¨【收稿日期】2009—03—21【作者简介】李晓光(1978一),女,吉林大安人,长春师范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中韩日关系史研究。·42·甲申政变以后,清朝为了对朝鲜进行外交监视,积极开展与朝鲜的经济贸易,召回陈树棠,任命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1885年l1月15日,袁世凯带着李鸿章致朝鲜国王李熙的至要密函到汉城就任新职。密函提及袁世凯“奉旨令驻扎汉城,襄助一切。以后贵国内治外交紧要事宜,望随时开诚布公,与之商榷,必于大局有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