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综述·胸腺增龄性萎缩的机理及其逆转杜伯雨姚振江李蓉综述(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哈尔滨!"###!)中国图书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由第!、"对咽囊胚层发育而来的胸腺是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细胞分化成熟场所。动物在出生后胸腺的重量均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成年%&’()*+,-(./+0大鼠胸腺结构光镜和电镜观察见坏死和纤维化的区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扩大,皮质区域进行性缩小,胸腺细胞体积显著下降,有丝分裂趋于静止[1]。2(’*345等人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67例人体胸腺单细胞悬液样本[6],发现随年龄增长每克胸腺组织中单核细胞总数呈指数级下降,但不同龄的个体胸腺中细胞比例几乎一致,说明随年龄变化而退化萎缩的胸腺作为$淋巴细胞分化的场所仍然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胸腺增龄性萎缩的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此作一综述。$骨髓淋巴干细胞数量下降与胸腺萎缩由于骨髓造血干细胞迁入胸腺后,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为$淋巴细胞,故8#年代人们认为骨髓中淋巴干细胞数量的下降导致了胸腺的萎缩。这一假说提出是基于将老龄小鼠的骨髓移入放射照射后的青龄小鼠体内不能有效地恢复胸腺细胞构成的实验,认为老龄小鼠的骨髓移植物存在缺陷,以致供给胸腺的干细胞量下降,使胸腺的细胞组织结构出现退行性改变,从而导致胸腺的萎缩[9]。根据这种假说有研究将青龄鼠骨髓移植入老龄鼠体内,但未观察到预期老龄鼠体内萎缩的胸腺出现增生性改变的结果[",:]。/细胞凋亡与胸腺增龄性萎缩徐世侠等发现限食组仔鼠在出现死亡率增加、胸腺皮质萎缩、髓质囊性变等病理改变的同时[8],胸腺细胞凋亡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凋亡细胞主要位于胸腺皮质和髓质交界处,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作者简介:杜伯雨,男,19岁,硕士生;李蓉,女,99岁,博士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食物活性物资、营养相关疾病、食品安全方面研究。对其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皮质和髓质交界处的;(<和=(3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增高。该实验支持限食可促使仔鼠胸腺细胞凋亡加速,从而导致胸腺皮质萎缩。>(?(//@AA4等人对19例包括胎儿、新生儿、青年、成人和老人的不同年龄个体进行了尸检,发现伴随增龄性胸腺萎缩,胸腺中乙酰胆碱酯酶((5+A0/5B@/4C+3A+’(3+,D5BE)活性也逐渐升高[F],提示D5BE在人体胸腺功能的发挥上有重要的作用。!77F年,我国学者在国际上首次证明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一切细胞株(神经细胞和红细胞除外),在正常情况下如不表达D5BE,则在细胞凋亡过程中都表达脑型D5BE,提示D5BE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信号的传导。不久,胡云章等证明了D5BE确实参与了细胞凋亡信号的传导,抑制该酶的活性即可抑制凋亡的发生[7]。结合D5BE伴随胸腺的增龄性萎缩而升高这一事实,有理由认为凋亡的发生也是胸腺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胸腺微环境与胸腺萎缩曾有人将老年小鼠的胸腺移植到年轻小鼠的肾囊内,可见到已退化的胸腺组织内又出现许多增生旺盛的胸腺细胞,说明体液环境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了验证在老龄萎缩的胸腺中含量逐渐升高的细胞因子是否能够抑制胸腺细胞的增生,%+G&@.3H4等人给;DI;J5小鼠静脉注射白细胞抑制因子(/+*H@50A+4CB4K4A@’0L(5A@’,IM=)、抑瘤素2(@C5@3A(A4C2,N%2)、干细胞因子(3A+G5+//L(5A@’,%>=)、MI,:和2集落刺激因子(25@/@C0,3A4G*/(A4C)L(5A@’,2,>%=),观察这些因子是否可诱导胸腺的急性萎缩[!!],结果证实了这些因子可促使胸腺的萎缩。对正常人已萎缩的胸腺组织分析也表明,IM=、N%2、%>=、2,>%=和MI,:的GOPD水平也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最近新发现的Q/@AB@基因可编码一种与#葡萄糖苷酶序列高度同源的膜蛋白,这种蛋白产物参与了细胞信息的传导,从而调控衰老的进程[!1];Q/@AB@基因的表达缺陷可导致胸腺的萎缩,不表达该基因的动物在出生后6R9.还完全正常,但在大约FR7.即会死亡,根据出生后的正常·69!·杜伯雨等胸腺增龄性萎缩的机理及其逆转第1期万方数据发育过程,如胸腺在!"#$出现急性萎缩,似应归因于%&’()’基因的表达缺陷。!*+,":可能的携带细胞凋亡抑制信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