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综观近十年高考VIP免费

综观近十年高考_第1页
1/9
综观近十年高考_第2页
2/9
综观近十年高考_第3页
3/9
综观近十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范围都锁定在“景物、情理、技巧”这三个方面。从阅卷现场反馈的信息看,失分特别严重。其原因有三:一是读不懂诗歌;二是不知道怎样抓“景物、情理、技巧”去分析鉴赏;三是不知道怎样答题。对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近年高考试题,谈谈以上三点的应对策略,以达到复习的省时高效。一、读懂诗歌的对策细读全诗,把握诗歌内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从诗题入手。诗题是诗歌的眼睛,诗题之中常常蕴涵着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作者情感、写作缘由等内容。二是从诗句入手。这是读懂诗歌的关键,其中景物和情感是重中之重。一般要理清以下五个“什么”:①这是一首什么诗(咏物绘景、写人叙事、咏史怀古、送别思归、边塞征战)?②诗中抓住了什么景(景色)物(人物、事物)?③表达了什么情(情感)理(哲理)?④这些景物、情理的表达运用了什么手法(情景结合的方法、表达方式、修辞方法)?⑤这些手法具有什么作用?三是从注释入手。这是读懂诗歌的钥匙,因为注释常常交代了时代背景、写作缘由。四是从题干入手。因为命题者常常把诗歌景物、情理、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问的形式告诉了我们,抓住了它有助于读懂诗歌。方法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江西卷)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从标题可知,这首诗的写作缘由是因为有人归京师,诗人写诗送别,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句可知,诗人抓住“门外”“子规”“山村”“日”“故园”“兵马”这些名词描绘出凄清之景;抓住“子规”之“啼”、“日”之“落”、“归”和“愁”这些动词,运用触景生情的手法,表达出作者“悲苦哀怨”这一情感。从注释可知,“北宋都城汴梁”“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提示了作为南宋的爱国诗人,见有人回归故国都城,自会产生家国之愁。从第1小题题干“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分析可知,诗中的“子规”,不仅指子规鸟,还有其深层的含义。运用上述方法,就能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景物、情感、技巧,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二、“景物、情理、技巧”类鉴赏题复习对策(一)景物类诗中之景,即客观景色,诗人通常借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描绘展示出来;诗中之物,即事物、人物,一般说来诗人往往借对人物的描述和对事物的叙述表现出来。抓景物的方法:①从词性而言抓名词、形容词;②从表达方式而言抓记叙、描写。因此抓“景物”的对策是:扣住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从诗中的名词入手以把握诗中的景物,从景物的“形声色味”“动静”“远近”这类形容词、动词入手以把握诗人对景物的形象描述。鉴赏答题技巧:可以概括为“四扣四明”。①扣题干,明要求;②扣名词,明景物;③扣动词、形容词,明景物的“形声色味”“动静”“远近”的特点;④扣答题要点,明组织答案的结构(总——分、分——分、分——总)。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四川延考卷)野夕答孙郎擢何逊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虚馆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1)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夕”的?请简要分析。试题分析:首先抓题干的“野、夕”二字,可以明确答题的要求应该从空间(野)和时间(夕)之景入手;其次抓名词“山、气色、墟、烟露、星、云、雀、树”,以明确诗中有哪些景物;再次抓动词、形容词,以明确景物的形态(山中气色满)和动态(墟上生烟露、星出云、雀隐树)以及景物的声音(鸟啾啾)、色彩(星杳杳);扣住题干“野、夕”二字对上面的景物进行分类;最后按先“野”后“夕”的答题顺序和“分——总”的答题结构组织答案即可。答案点评:①“山中”“墟上”把“野”具体化了;(分1——抓住景物“野”的特点进行鉴赏)②“气色满”“生烟露”则是环绕着“夕”字,将傍晚的景色展现了出来;③写星星从云中钻出,又以昏暗的“杳杳”作背景,更让我们感到了“夕”色;(分2——抓住景物“夕”的特点从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综观近十年高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