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1.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学科。(×)2.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学科。(√)3.某企业职工人数为1200人,这里的“职工人数1200人”是标志值。(√)4.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和属性的名称。(√)5.产品质量等级是数量标志。(×)6.平均工资是质量指标。(√)7.职工人数和职工工资都是连续型变量。(×)8.变异是指标和标志各不相同。(×)9.变量按其计数特点不同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10.指标按其数值变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1.统计调查中的填报单位与报告单位是一致的。(×)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是调查标志的承担者。(√)3.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所以两者的功能是相同的。(×)4.对于有限总体进行调查时只能采取全面调查。(×)5.调查时间就是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工作所需要的时间。(×)6.抽样调查和普查的目的相同,两者在调查中可以相互取代。(×)7.当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而该总体中又有部分单位能比较集中地反映研究项目的数量特征时,运用重点调查是比较合适的。√8.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有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种。(√)9.确定调查对象是为了解决向谁调查的问题。(√)10.确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明确调查目的。(√)11.统计整理仅仅是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12.在组距数列中,组数等于数量标志所包含的变量值的个数。(×)13.统计分组中的“分”是针对总体单位而言的,而“合”则是针对总体而言的。(×)14.对一个既定的统计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15.凡是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层叠分组都叫复合分组。(√)16.在异距分组数列中,计算频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17.组中值是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18.在单项数列中。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19.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的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同质性”特点决定的。(×)20.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第三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1.某企业10月末在册职工人数2000人,是时期指标。(×)2.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无关,因此不能累加。(×)3.据统计,去年全国净增加人口为1850万人,是时点指标。(×)4.某企业甲产品平均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97%,则该项未能超额完成。(×)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6.总体各部分结构相对数之和等于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平均指标。(×)8.某企业2006年计划规定某种产品单位成本降低8%,实际降低5%,则该企业本年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103.26%。(√)9.比较相对数是不同总体的同一指标值的对比关系,用于反映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10.动态相对数是将总体不同时期的不同类指标对比而计算的比值。(×)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1.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众数是数值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中位数是位置平均数。(×)2.假定每一个标志值都扩大一倍,则扩大后的算术平均数仍与原算术平均数相等。(×)3.对算术平均数起权衡轻重作用的是绝对权数,不是相对权数。(×)4.当各组权数均相等的时候,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5.调和平均数是对变量值的倒数的算术平均数。(×)6.众数可以根据变量数列计算,但不可以根据品质数列计算。(×)7.中位数和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8.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的标准差分别是5元/人、6元/人,则甲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甲企业大于乙企业。(×)9.当总体各单位标志值都不相同时,众数不存在。(√)10.若甲、乙、丙三个企业的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0%、100%和110%,则这三个企业平均的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应为100%。(×)11.假定把所有标志值所对应的权数都缩小两倍,则缩小后的算术平均数比原算术平均数也正好缩小两倍。(×)第六章.抽样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