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但近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据此回答1~3题。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②适逢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④良好的区位条件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⑥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经历了夯实基础和稳步发展两个阶段。这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发别是()A.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B.原料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C.原料指向型产业、动力指向型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3.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环境污染加重②人口出现负增长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④产业布局不合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发展条件有区位、政策、侨乡优势,又适逢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机遇,珠江三角洲工业起步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该区煤、石油等矿产资源贫乏。第2题,珠江三角洲发展的两个阶段分别以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第3题,珠江三角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产业布局不合理。答案:1.B2.D3.C“”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完成4~5题。4.198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总体特点是()A.大城市发展快,中、小城市发展慢B.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C.小城市发展快,大、中城市发展慢D.特大城市发展快,中等城市发展慢5.推动本地区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C.大量来自内地的流动人口的涌入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解析:第4题,从图中大、中、小城市的数量对比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大、中、小城市数量都有较大的增加,故均发展较快;第5题,这种变化是在自然条件没有较大变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长三角地区原有的第一产业不断向第二、三产业升级调整,促使城市快速发展。答案:4.B5.D“”“”“”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读图完成6~8题。6.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A.模式1B.模式2C.模式3D.模式47.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B.地理区位相同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8.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解析:第6题,珠江三角洲大多数加工制造业是在改革开放后依靠廉价劳动力,承接香港和其他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图中模式2,劳动力因素所占比重为50%,属于劳动密集型。第7题,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地租、劳动力价格、环保成本等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失去比较优势。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向附近的欠发达地区转移。第8题,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提高后,应当一方面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低端产业向外转移;另一方面,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答案:6.B7.D8.A阅读材料,完成9~10题。“”中国灯都古镇有3000多家灯饰企业,产品占了全国市场份额的六成以上,产品出口80“”个国家和地区。可谓一灯照亮全球。在中山大地上,还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产业和产品:如小榄五金、沙溪休闲服装、黄圃食品、南头家电、东凤小家电、大涌红木家具和牛仔服装等。9“”.在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