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科技情报2(X)5,32(6)265刘其根石双玉沈和定李帆(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市2000)摘要为研究体重和温度对三种常见淡水螺耗氧率的影响,用磨口试剂瓶作代谢测试瓶,进行了耗氧量测定。结果表明,环棱螺的耗氧率与其体重之间呈负幂函数关系,萝卜螺的耗氧率与体重之间为负半对数关系;环棱螺的耗氧率与温度之间为正指数函数关系,萝卜螺的耗氧率与温度之间为正幂函数关系;这两种淡水螺类的耗氧率在20.4一25.4℃范围内变幅较小,而在25.4一30.4℃范围内变幅较大。不同大小的环棱螺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有差异,小个体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较大。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温度、体重对耗氧率变化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体重对耗氧率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温度对耗氧率的影响(P<0.(X)1)。关健词环棱螺萝卜螺隔扁螺耗氧率体重温度螺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除了作为底栖鱼类的饵料外,它们在水体净化、藕合水层与底层食物链间的营养关系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螺类的活动性小,生命周期较长,因而也是理想的水域环境指示生物。此外,研究还表明,在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螺类等无脊椎动物作用的削弱,可能是加速沉水植物衰亡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内有关螺类基础生态学的研究尚十分有限,对之进行耗氧率的研究可以弥补这方面研究资料的不足,也为合理利用螺类的次级生产力和发挥其生态作用提供基础性资料。本试验选取我国淡水水域中常见的三个种,一是田螺科Viviparidae的梨形环棱螺(&“口孑砚,up盯沙。ta);二是椎实螺科Lymnae记ae的萝卜螺(R耐众尹lica:。la);三是扁卷螺科Planothidae的光亮隔扁螺(凡gmentinahem帅heaola)。主要研究这三种螺在不同体重和温度条件下的耗氧率,旨在为深人探讨螺类与水环境的相互影响、不同螺类的生态位分化和研究底栖动物的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梨形环棱螺购自上海市某农贸市场;萝卜螺、隔扁螺取自本校实验室观赏鱼水族箱(1Zox45x538)。三种螺采回后用软刷去除表面附着物,暂养于准备好的100()耐,soml,10回的烧杯中,用自动调温器(银声牌A一0302型)恒温,并分别用充气泵(JEBO牌AP501)充氧。暂养期间每两天一次投喂鱼饲料(SERAH观赏鱼薄片饲料),每天换水。1.2试验设计和方法将试验螺按种类分开,并将环棱螺分成大、中、小三种规格(2.4土0.29,1.8士0.29和1.2士0.29)。因三种螺个体都较小,故采用150ml磨口棕色试剂瓶作为代谢测试瓶,并用53.6cmx41.1。m、23.0cm的塑料箱作为水浴控温箱兼试验用水储备箱。试验设置巧.4、20.4、25.4、30.4℃四个温度梯度,用可控温电热棒控温。每收稿日期:2(X)5一1一09;修回日期;2(X)5一1一28作者简介:刘其根(1965一),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域生态学研究。项目资助:卜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Yl101),上海水产大学校长专项基金项目(K04一92)资助。266水产科技情报20()5,32(6)个温度梯度各设3个重复组,另设一个无螺的空白瓶作溶氧测定的对照。在正式试验前,先经预试验确定每个溶氧瓶中各种螺放置的合理数量以及耗氧持续的合理时间。预试结果是环棱螺每瓶放1个,持续时间鉴3小时;萝卜螺每瓶放3个,持续时间鉴13小时;隔扁螺每瓶放5个,持续时间蕊13小时。将已确定数量的螺放进棕色瓶中,用橡皮管引出试验用水,并把橡皮管插到瓶底,让水注满棕色瓶,并溢出一部分(约50ml左右),抽出水管,盖上瓶盖,并确保没有混人气泡(空气)。把棕色瓶放入水浴中,水浴持续一定时间后,用碘量法测定瓶中剩余溶氧。测定后与试验开始时的溶氧进行比较,计算出螺类在试验期间的耗氧量。实验结束后,用吸水纸吸去螺体表面的水分,待干后在电子天平(AB104一N)上称重。1.3数据处理用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ANOVA)方法处理试验所获得的数据。数据之间的差值在95%的置信度区间内是有效的。数据用MicrosoftExcel和SPSS11.5forWindows软件处理。萝卜螺的耗氧率逐渐下降(图2)。试验结果显示,隔扁螺体重与耗氧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0.200.150.100.05冬抽\,吼曰、僻屏粱0.200.15体重/g(b)0.100.05会·塑、O皆\赞屏寨体重/g0.200.150.100.05上·芝卜O,曰\哥耳粱2结果2.1体重(湿重)对3种螺耗氧率的影响2.1.1体重对环棱螺耗氧率的影响对环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