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随堂基础巩固中图版必修1(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据此完成1~2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解析:由题意知,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故图中多年平均云量值越高,则表示该地阴雨天越多。由图知,甲地数值为50~52之间,乙地在64~66之间,即乙地平均云量大于甲地,故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丙地数值在46~48之间,则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丁地等值线较丙地密集,故云量空间变化应大于丙地,故B正确。答案:B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季风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解析:乙地等值线向较低处弯曲,表明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该处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云雨量比两侧多。答案:A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3~4题。3.与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下列城市最适宜发展太阳能电站的是()A.北京B.重庆C.上海D.拉萨[解析:第3题,与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日照时间长,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第4题,“”拉萨又称日光城,太阳能资源丰富,最适宜发展太阳能电站。答案:3.D4.D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并入电网;傍晚人们下班时,再使“”用从电网购买的电。目前上海市正在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20%的用电将来自太阳能。据此回答5~6题。5.上海的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由于(A.地势高,空气稀薄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C.地面裸露,比热容小D.纬度偏低,晴日多解析: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纬度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其次是云量的多少,日、德气候均具海洋性特征,阴雨天多。答案:D6.“”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地理背景是()A.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发电成本低D.太阳能发电稳定,不受天气影响解析:上海是我国常规能源调入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不是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太阳能能量分散,且受天气影响大。答案:A公元前28“”年,史籍曾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7~8题。7.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太阳内部解析:由题意可知,这种现象是发生在光球层的太阳黑子现象。答案:A8.再次观察到此种现象的时间大约是()A.公元前39年B.公元前17年C.公元48年D.公元17年解析: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故下次发生这种现象大约在公元前17年。答案:B“读1996”~年月黑子平均数监测曲线图,回答9~10题。9.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黑子位于太阳大气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太阳风10.未来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哪一年()A.年B.年C.年D.年解析:黑子位于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上,它的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由此可知年出现太阳活动最高峰。答案:9.A10.C据年1月28日新华社报道目前前一轮太阳活动周处于快速上升期,太阳活动已经进入第24活动周高年。专家表示“”太阳峰年即将到来,大耀斑爆发即将对地球产生重大影响。根据以上材料和你对太阳活动的相关了解,完成11~12题。11.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太阳色球层上温度较低、显得较暗的部分区域B.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