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做”老班”题记:“老班”是学生对班主任的又一种称呼。有的人认为那是给老师起外号,是对教师的不尊重。我却把这种称呼作为一种自豪,听着学生当面叫我“老班”,我顿时感觉我是他们中的一分子!当班主任很烦琐,事多;当班主任很辛苦,就像家长,事事都得想周全;当班主任很刺激,因为面对的是一群思维活跃的小家伙,他们随时会给你一个“惊喜”……当班主任的感受,只有你当了,才能真切体会它的“五味”!做初中孩子“娘”,时间虽然不长,但我却认为很轻松,很快乐——我并不需要天天、时时到教室监督学生,但我班每周的量化考核总在年级前茅,我为我的孩子们感到自豪!为能够轻轻松松做“老班”而欣喜!为了让所有的“老班”都轻松,我在这就露“丑”了。有句话说: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认真”!是的,只要你认真,没有办不成的事!对班级管理,从接班开始我就很认真。认真的给学生我能的关爱,认真的公平评价学生的言行,认真的履行教师的职责,认真的兑现自己的承诺……感触最深的就是认真兑现自己的承诺!有的“老班“很忧愁:现在的教师真难做——轻不得,重不得。轻了没有效果,重了家长会找上级告状,成绩不好了,领导会批评,真不知道现在的老师该怎么做了!其实我觉得轻重都在“老班”的帷幄中。我班学生在入学之初同样是“不识马包”,没有纪律性,没有组织性,目的不明确,整天嘻嘻又哈哈——随地吐痰,出口成脏,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信手扔杂物……任课教师提起来就说:体艺班的学生就是那样!说实话,我也确实头疼了一阵子——是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帮了我的忙。一、给学生奖励,不拘一格奖励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金钱和物质,我的奖励方式灵活多变,而且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比如点名表扬XXX听讲认真,加分;座位周围无杂物,加分;认真完成作业的可以提前下课;主动拣拾杂物扣保洁员的分给捡拾者;受到学校表扬可以到世纪广场溜冰;劳动不懈怠,加分;等等,等等,所以不用那些老师说的“重”,学生见我同样有惧怕感。他们害怕我认真的履行我的诺言。我发现学生对待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特别认真。他们认真的填写综合素质报告册上面的每一项。比如他们会问我XXX老师的电话是什么?XXX老师的名字怎么写,让我深深感到学生对综合素质报告册和多数老师对综合素质报告册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于是我借机向他们阐明了素质报告册对他将来选择学校的重要性,他们就更认真了。但总有一些置一切于不屑的人,他们不把分数看在眼里,认为将来还很遥远。于是我又从生活实际出发,把量化考核分数与学生的直接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兑现。比如,每周加分高的人(根据本班量化考核的情况确定,比如总分排在年级前3名的可以有15个人挑座位,每进一个名次,可以增加5个人挑座位,连续保持前3名的可以有20人挑换座位,连续保持第一名的30人)可以挑座位。幸好我们班多数人很上进,都很想坐离黑板和老师近的地方,他们总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自己的座位。所以这也变成了一种奖励方式。二、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学生当然在用这个方案的过程中难免要遇到很多麻烦,比如:重新组合的组没有组长了,班、组长扣分不公了等等。为了“偷懒”我就把这个权利交给了我的小助手——班长,并赋予她至高的权利:班长就是老师,代表老师在宣布规定,如果不服,可以“上诉”,但不得跟班长顶嘴,如果顶嘴加倍扣分(但只要“上诉”了,我都会认真落实到底是谁的责任,不因是班长或组长而偏袒)班长有权任命当过组长,胜任的同学担任组长。班长有了这个实权,我就省事多了!但班、组长也不可能不失误。为了激励班长、组长工作的积极性和认真态度,我又有了新的补充:如果班、组长自己把因私欲或以公报私给某个同学的分数弄错了,应该由班、组长承担责任:别人被扣了多少分就在组长的分里加倍扣分等等的班规。16.7岁的孩子是有一定的生活能力、辨别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而且他们想展示自己,我这样正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所以他们乐此不疲!三、学生崇尚公平,给他们提供营造公平的空间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是赢得威信的保障。因为考核分数与学生的直接利益紧密联系了,所以在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