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歌唱课是高中音乐课中的教学模块,它是具有相当程度独立性的学习领域,对于学生来说,它们是可以自愿选修的课程。这个模块在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之外,更偏重于音乐艺术上的选择性和精深性。但是,在现在的“歌唱”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不能充分体现“歌唱”教学对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在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呼唤下,如何更好地体现“歌唱”教学的价值,成为摆在每一个音乐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本文从“感受与鉴赏”教学的现状出发,对在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引发了一些思考,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的体会和经验,对“歌唱”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关键词]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高中音乐新课程中的歌唱模块与义务制的相关内容一样,是基础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课程性质及教学实施上,对于高中教师来说是个新内容。如何正确认识歌唱模块、把握教学的重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是能否顺利实施歌唱模块的关键。一、遭遇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高中阶段的音乐课程中设置歌唱教学模块,体现了高中课程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鲜明特点,为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与义务阶段的歌唱教学是既有联系更有区别的。它要在全面发展前提下,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且,课程的独立性较强。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在高一年级开设了鉴赏、歌唱和舞蹈三个模块的学习内容。我担任歌唱模块的教学任务。下面,是我在一次歌唱课上的实录。上课的内容是自主排练二部合唱《生活是这样美好》。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教师播放《生活是这样美好》)学生聆听。师:大家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情绪的歌曲呢?生:欢快、活泼的。师:对了。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自己来排练这首歌。根据我们以前的声部,由声部长负责。现在开始。生:老师,你不教会我们唱这首歌吗?师:这节课是自主排练啊,由声部长负责。生:可是,我们不识谱啊!歌曲我们自己根本学不会的啊!师:那以前跟琴唱,不是唱得挺好的吗?生:琴上有音高啊,脱离了钢琴,我们自己根本不会唱!师:……一个不太好的开头,让这节课难以进行下去了。同时也让我觉得尴尬和不安:湘版教材上《歌唱》模块很多地方都是要求学生自主排练,可是,脱离了钢琴,他们自己所说的根本不识谱,又如何进行自主排练呢?接下来的情景可想而知,我只能教学生唱,教会一个声部,再教另外一个声部。整节课下来,我是筋疲力尽,学生也兴趣全无。原来的计划全被打乱了,甚至,在学期最开始的时候,制定的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也被打乱了。由于普通高中音乐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学生的音乐素养、歌唱的能力参差不齐。在合唱中,有的班级程度较低,具体唱作品时,各声部间的声音和谐、均衡,还有一定差距。班级较大,即便分组,教学过程中,还是很难对每一位学生做比较准确、细致的评价。由于是必修学分选修模块,许多班级里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要想做到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比较困难。二、思考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以上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示范课上的情景是完全不一样的。是我们的学生素质差?应该不会,省级重点中学的的学生都是如此,那其他学校也应该不会好到哪里去。是老师的水平差?应该也不会。可是,问题出在哪里呢?音乐新课程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知识与技能”是否就不重要了?怎样教知识与技能学生才会既有兴趣又有所获得?怎样重视过程与方法的乐趣性?高中音乐课改,要避免重复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所走的弯路。这次课程改革,将知识和技能视为各门课程中三维目标中的重要目标之一,音乐课程也不例外。既然“知识和技能”是音乐课的三维目标之一,那么在各个模块中的内容目标也会有明确的表现。不难想像,这种表现实际上体现了新课程体制下的音乐知识技能观,即强调学生要学习那些对提高自身音乐审美能力有益的、对全面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有用的、对终身喜爱和学习音乐有利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如果说义务教育中音乐学科强调淡化音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