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的个性化教学唐华明“个性化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个性特征为基础,以内在的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组织下发挥自己独特的才能,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以促进学生数学个性的健康发展。一、制定个性化目标,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备课时,要根据学生个体的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选择其最近发展区灵活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节课各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这样,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二、学生学习过程的个性化,体现不同个体的需求1.无主题数学训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1)坚持写数学日记。写日记是提高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日记中可以是个人的数学秘密,也可以是在日常中积累到有趣、有用的数学小知识、趣味题、智慧题等。通过写日记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个性。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写日记,更主要的是给学生以持之以恒的指导、帮助、鼓励和鞭策,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习惯得以巩固。(2)展开想象编题(3)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新课程的改革让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了解并尊重不同学生的认知方式,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2.有主题的数学训练,激发学生个性化思维(1)加强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个性化学习的核心,唯有实践才有个性,脱离实践,则会扼杀个性。教师要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源泉。(2)以说促思创设讨论情境,以说促思,就是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对疑问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经过学生参与合作辩解,彼此启发,探索出解疑途径,使学生在“论”中有“获”。(3)结论理解开放化记忆数学结论、规律通常概括性强,数学术语多,有很大的抽象性和普遍性,如果要求学生用词用句概括得和书上一样,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不可能完全达到,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再创造学习”就太死板了。三、教师教学过程的个性化,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1.进行个性化教学,促进不同个体的思维发展数学个性化教学是数学教育的灵魂,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功夫在课外”。同理,课堂只是教师个体长期积蓄后个性灵光的闪现,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才能,锤炼出自己的教学个性。(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的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问学生:“你觉得这节课自己学得怎样”、“你觉得这位同学的解法或说法是最好的吗?你有更好的想法吗?谁还要做哪些补充”等。当教师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个闪光点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表现,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2)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即“合分结合”的教学模式,既有针对全班整体的教学,又有针对不同层次个性化的教学。一般来说,新授课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可放慢速度,多采用“合”的形式,以保证全体学生掌握;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及能力的培养训练则可采用“分”的形式。在学生练习一些生活中的特殊情况时,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出来的疑惑,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点拨。这样,既让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学”能总结出新知识基本构成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调动了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3)把握个性表现的时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层次不同,常会提出许多具有个性色彩的问题。教师若能及时抓住契机“穿针引线”,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在思维的相互诱导和撞击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既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