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你们知道这个图片是什么吗?知道哪些年份可以观测到哈雷彗星吗?根据所给数据能预测下一次观测到哈雷彗星的年份吗?…这类特殊的数列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等差数列.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一、展示目标1.观察等差数列的共同特点,归纳定义2.等差数列定义3.数学表达式:1、进入情境,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因问题而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2、明确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探究2、展示目标,确定任务3、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发掘等差数列的概念.揭示概念全貌,强调关键词,帮助学生从多方位理解概念(二)自主探究,实施目标二、强化概念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见课件)1)1,3,5,7,9,2,4,6,8,10…2)5,5,5,5,5,…3)1,0,1,0,1,…4)9,8,7,6,5,…2.列举生活中等差数列的实例三、知识运用例1、已知等差数列{}中,=12,d=-5,求出这个数列的第4项.四、归纳通项公式1.解法质疑2.探究规律通项公式:1、回答问题,深入理解概念,小组交流,列举生活中的实例2、产生质疑,小组交流探究,解决疑问,推出公式,理解记忆公式3、学生书面练习,一名学生板演,全体学生反馈评价1、课件展示题目,启发学生列举生活实例模型后,教师展示生动实例2、引导学生在解法上产生质疑,强调公式推出过程3、课件出示例题,学生板演后反馈纠正五、公式运用例2、求等差数列-1,5,11,17,…的第50项。(三)拓展应用,巩固知识例3、为了使孩子上大学有足够的费用,一对夫妇从孩子上初一的时候开始存钱,每年存一次,第一次存了5000元,并计划每年比前一年多存2000元.若孩子正常考上大学,请问该家长在学生上高三那年应存多少钱?1、小组内互助解决,实行”兵教兵”2、读题,分析,解答,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父母的付出,转化为学习动力1、课件出示习题,组织反馈2、出示题目,引导分析,适当渗透思想教育(四)总结反馈以学生“谈谈体验收获”的形式各抒己见,对本节课加以总结请学生小结,谈收获。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在交流中学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