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学生心中阅读的种子——谈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阅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因而,才会有那句“阅读,改变人生”的名言。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变通,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针对学生创造力、思维力的培养,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当然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学生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一定的课外阅读能丰富学生的词汇,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新课标”也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从中不难看出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集中在让学生“喜欢”和“能读”两个目标上。低年级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让学生在语文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养成自主读书的好习惯非常重要。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我就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一、课外阅读教学是分享而不是教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我们在课外阅读的实施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读书的主体性,与学生平等的分享自己阅读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体验,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和教导,也不是冷漠地旁观,或者权威地讲述和评判。就课外阅读而言,教师未必一定比学生有更多的感悟和发现。所以,我们把自己定位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开展、推动读书活动,营造、优化阅读环境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应坚持服务的理念,主动作为,积极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同感;把握学生的诉求脉搏,增强学生对阅读的需求感;加强对学生的激励引导,提升学生对阅读的满足感;为学生提供温馨服务,增进学生对阅读的亲近感。要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给予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余,但把所有任务都放到课外是不合适的。因为低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通常是无法保障的,他们自我约束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实在太弱了。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我每周用一节课作为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来辅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同时,每天中午安排一节三十分钟的小阅读课,让学生自由读书。课内得法,课外获益。学生的阅读兴致日渐浓厚。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会、小博士擂台赛等。我先从班上选出几位阅读能力较强,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加以指导,然后让他们在朗诵会或故事会上给全班同学讲有趣的故事、寓言,读一些优美的词句,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台上声情并茂,台下鸦雀无声。学生的表情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时喜时怒,时乐时悲。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曲折感人的情节,声情并茂的朗读对学生产生的感染力,诱惑力该多大啊!二、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是尊重而不是放纵。阅读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一本好书。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法国著名文学史家保罗.亚哲尔有这样的观点:忠实于艺术的书;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的书;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儿童心灵的书;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的书;帮助孩子认识人性——人类心情的书;含有高尚道德的书。因此,我们挑选书的原则是:以学生为本位,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审美功能为主,娱乐、认知、教育功能并重,着眼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挑选书的方法是:学生参与,教师引导。只要是孩子们喜欢阅读的健康读物,都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想象力强,求知欲旺盛。他们能够有条不紊地将自己的想法或听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们的阅读倾向大多为:①篇幅短小,内容完整的故事。②喜欢幻想性题材,期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幽默、意外的故事结局。③能了解简单的传记和历史故事。④对读物中提到的规则感兴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