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的设计思路谈如何上好体育课我们的体育课是逻辑推理较强的课程,其中对技术教学的细节处理要求极高。特别是对课的设计思路,更是要求做到:立论正确,过程清晰,指导思想明确,效果显著。我所讲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把它推荐给大家,真诚地希望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更希望能借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道是:殊途同归。只要是您在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并收到身体锻炼的实效,都是正确的。以下所讲的内容,如有错误,还望大家批评指正。一、充分认识体育课的性质和特点及其价值,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要想上好体育课,就必须懂得体育课的性质、特点及其价值。否则,课的设计思路就无从谈起。这里我们先引用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顾渊彦老师在《中国学校体育》2006年第11期上,发表的《体育课程中的身体练习》一文中的一段精彩的论述来解释体育课的性质和特点。他说:“新课标在显著的位置阐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采用身体练习,并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是体育课程的特征,离开了这个特征,体育课也就不能再称之为体育课了。新课标还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实际上五个领域目标包含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发展主线,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另一条是运动主线,包括了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如果说发展主线是灵魂,那么运动主线就是载体,发展主线永远也离不开运动主线。这实际上告诉大家,体育课上实现的一切发展,基本上是通过身体练习来实现的。”顾渊彦老师的这段论述,既说明了体育课的性质和特点,又阐述了五个领域的关系。而对这五个领域的学习,最终要体现在课程价值上。即: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就应以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教学为中心来进行,把其他目标和身体锻炼与运动技能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一个目标起一个‘炉灶’。否则,体育课将不堪重负,体育教学的各项目标都难以实现。掌握了这一点,对于我们上好体育课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二、认真分析教材和分析学情,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从小学开始,把一二年级划分为水平一;三四年级划分为水平二;五六年级划分为水平三;初中阶段为水平四;高中阶段为水平五。还在每一阶段的学习领域中设置了水平六。第二,要搞清楚水平目标的要求。即“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做到什么什么”。第三,要搞清楚本教材是由那几部分技术动作组成的。比如说短跑技术就是由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四个部分组成。第四,要搞清楚在单元计划中的教学进度。即本教材在此是上第几次课。第五,要注意教材的重、难点在每节课中,其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所谓教材的重难点,就是教材中的主要部分和需要突破的地方。比如说一个投掷教材,其技术最难掌握的就是最后用力和出手角度。这是学生最不容易学懂的地方,也是教师最不好教授的地方。当然,这也就是所有投掷项目的重、难点。但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是要从蹬、转、挥、投,甚至要从器械的握法教起。也就是说每节课的侧重点不同,重难点也就不同。并且还要结合学生情况、场地器材等进行考虑。因此,教材分析,是逻辑推理较强的技术环节,以上五点,前一点就是后一点的根据,而后一点就是前一点的结果。学情分析是指针对教材,学生对此了解的程度、现有的运动水平、学生人数以及个别学生的健康状况等的分析。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毫无疑问,你所设计的教学内容,绝对离不开学生的这些基本情况。否则,你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那么,究竟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该怎样分析教材和学情呢?让我们通过以下教案实例,一起来看一下有关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情况。教案:这是一节技巧课,教材为“鱼跃前滚翻、后滚翻、跪跳起、挺身跳等技术动作”。教材分析为:“技巧是职业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课程,技巧的练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对身体的控制,发展学生的协调、柔韧、力量素质,提高平衡器官的能力有显著的作用。通过技巧教学,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克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