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设计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冯长运主要内容何谓教学设计?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如何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或问题情境?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如何落实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引导?如何根据模块课程的特点而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在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如何全面把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模块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如何进行“主题教学”?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实效性?高中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基础知识”?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通常应包括课前分析、实施过程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包括背景分析、实施过程和课后反思等三个基本环节。课前分析。它包括:①分析教材:包括课程标准的要求;每课教学内容在整个模块中的地位、特点和作用;高中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的关联等。②分析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等。⑤确定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方法培养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④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⑤确定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包括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两方面实施策略的选择。⑥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等等。背景描述实施过程。指对教学过程与策略方法的设计,即解决目标实现的途径问题。它包括:①设计问题的展开方式,即如何进入问题的情境。②设计问题的解决方式,如探究的、体验的……③预设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行为活动,以利于调整。④设计和准备相关的材料和使用方式。⑤设计鼓励和引导学生的方式方法等等。课后反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实施效果,及时做出自我评价;二是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必要及时的修订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根本性追求是为学生的生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与不断超越而奠基,期望他们能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因此,作为“教学设计”,就不能再仅仅是考虑如何实现教材知识的简单授受,而更应该强调的是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全面理解与把握、对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与开发以及对教学实施策略的创造性、自主性的选择与设计。一定要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切实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突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以学习者的“学”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设计的落脚点。一是要务必强调对学生状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二是要切实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普通高中新课程在结构上与以往相比,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采取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方式,架构起了整个课程体系的框架。即,“模块课程”取代了过去的“线性课程”。第一,必须要重视进行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第二,必须要重视围绕一定的“主题”来设计和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第三,必须要重视围绕特定的教学主题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对其经验进行有机的整合,着力提升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第四,必须要重视将课程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和解决问题第五,必须要切实增强“课标”意识,强调要围绕教学的主题内容,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与再创造第六,必须要重视“因学定教”,强调体现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引导如何根据模块课程的特点而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从历史教学的一般设计而言,至少应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编写本模块的主题教学目标和教学提要;(2)提出围绕本模块主题学习的至关重要的几个问题;(3)创设能够统领本模块学习的真实问题情境;(4)提出本模块教学所需的教学策略、教学资源以及可能要进行的教学活动及可能涉及的其他人或事;(5)编制本模块的教学流程图等等。在以上前提之下,然后再对每个单元、每个课时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基于模块的一个教学设计的构想和完成,必须是整体和局部辩证统一的有机结合在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如何全面把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一是要切实关注和确定明确而全面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的、能力的、过程与方法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