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幼时记趣教学目的: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2教学难点:教学目的1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2、结合注释读课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3、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4、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则省略)(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余明察秋毫故私拟强怡然称快其必之则然(3)特殊句式:群鹤舞(于)空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作……观5、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指导朗读6、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3、4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译文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7、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于其神游庞然大物方之盖拔山倒树;(3)特殊句式:使(之)与台齐驱之(于)别院以……为……为所……8、朗读课文第三、四段,指导朗读9、齐读课文10、总结:针对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评述,以鼓励表扬为主11、作业:(1)抄写不认识的字(2)练习二第二课时教学步骤:1、复习:1镇江新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1)注音:童稚项为之强藐小怡然称快鹤唳云端(2)解释加粗字的含义:必细察其纹理私拟作群鹤舞空徐喷以烟又留蚊于素帐中(3)翻译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故时有物外之趣2、导入:昨天我们通过仔细的阅读课文,基本上读懂了文章的大意,今天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了解一下作者童年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外之趣”,“趣”又因何而来。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蛤蟆)4、小组合作学习:(1)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班内交流(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找出文中能体现观察仔细的语句)。(2)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3)根据课文所叙,你能说一说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吗?5、齐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的童趣。6、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7、总结: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8、作业:《学案与测评》板书设计:物外之趣:产生原因:观蚊如鹤:(1)群鹤舞空(2)鹤唳云端神游山林:观察仔细,想象奇特鞭打蛤蟆:《幼时记趣》作业一、知识积累1、给下面的字注音稚()藐()项为之强()唳()砾()壑()庞()凹凸()()怡然()2、填空:①《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___代作家。②本文围读“________”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________、_________2镇江新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_______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3、解释加点的字及划横线的词语。(1).明察:_______(2).秋毫:______(3).私拟:_______(4)项为之强:_______(5).常蹲其身:(6).藐小微物:(7).盖一癞蛤蟆:(8).鞭数十:4.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5.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1)物外之趣(2)细察其纹理心之所向使其冲烟飞鸣昂首观之其常蹲其身之项为之僵神游其中观之正浓驱之别院二、阅读理解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细节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2、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填8个字)3、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