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低年级想象作文起步教学探微英国著名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十分重要而且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在起步阶段的教学。新课标也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情”、要写“想象作文”。基于此,笔者就低年级想象作文的起步教学略谈自己的看法。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分析从生理、心理的角度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有:(1)具体形象性。(2)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儿童此时产生意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他们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研究和解释着这个世界。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四、五岁的儿童正处于无意想象时期,而七、八岁的儿童正处于由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过渡时期。根据心理学“最佳期”理论分析,学龄初期(即小学一、二年级)的儿童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敏感期”,他们的脑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他们以纯真的童心、童真观察我们的世界,时不时会发表令我们惊叹的话语。“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观点,相当有内涵。因此,如能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手段加以训练,则能为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多角度选择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1、续编故事的结尾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看的,孩子的生活离不开童话。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寓言无不像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每位学生。稍做研究,我们即可发现这些童话、寓言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幻想,能激励孩子们自由、大胆地去想象,并创造出一个新奇的“别一世界”。教师完全可利用这些身边的材料,提炼加工,让学生续编课文的结尾,通过续编童话故事,让学生生活在童话里,想象在童话里,启发学生合理的想象;或者提供故事的起因,让学生推断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等等。这些材料的取得并不困难,这种方法实施起来也很方便,能在启发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由学生为课文加上一个个自想的合理的结尾,效果甚好。举例说明,在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篇文章之后,可以让学生来加以如下想象:如果乌鸦第二次找到了肉,这时它和狐狸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它的肉还会不会被骗走?于是可以让学生以《上了一次当的乌鸦》为题,展开丰富想象来编写故事。又如《坐井观天》,可让学生续编故事的结尾:想想青蛙最后有没有跳出井口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跳出去了,它会怎么说?怎么做?如果它不肯跳出去,还会发生什么事?2、改写课文抓住课文中心内容,巧妙设计疑问,让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成为教学质量的催化剂。例如,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你认为还有哪些好办法能让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有说不完的想法,如能让学生带着这份热情对课文进行改写,必能在想象能力上有所提高,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实践中,有的学生写到:乌鸦看到旁边有一棵大枣树,树上有许多枣子,它高兴极了,立刻飞到树枝上,啄下一颗颗枣子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地升高了。就这样,乌鸦就喝着水了;有的学生写到:乌鸦看到垃圾筒旁边有根吸管,它就把吸管衔来,插到瓶子里去,一口一口地喝起水来……各种美妙的想法在孩子们的笔尖流淌。3、看图写童话、故事观察图片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再创造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教师可以在课外找些既生动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图片,来训练学生说写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如《神奇的蘑菇伞》、《出租一块晴天》、《小猴学电脑》、《一朵三色花》等。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图意,再对图进行分步观察、想象说话,接着发挥想象编一个自己的童话故事,最后把自己想象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