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配餐方案营养供餐依据按照我国人民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基本要求,一般早餐食谱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30%-35%。早餐结构主要由肉类、奶、蛋和面点、蔬菜组成。我公司按照“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基本原则,尽可能使营养早餐达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要求。中午营养摄入量约占全天供给量的35%-40%,应以有益于促进人体营养均衡的食材为主。午餐的食物供给应包括瓜果蔬菜类、大豆及其制品类、鱼肉禽蛋类等三类食物。晚餐营养摄入量占据全天供给的25%-30%。营养概念二低三高不可少、四少一多更健康二低:低油脂、低盐三高:高膳食纤维、高蛋白质、高钙四少:少肥肉、少高汤、少酱料、少油炸一多:多蔬菜水果以上标准,我公司将根据贵单位顾客的就餐需求和口味等问卷调查后与贵单位相关领导共同进行食谱方案的综合制订,并提前公布,及时调整,确保更多的就餐顾客每餐都能有满意的菜品。营养素的分类及作用蛋白质(1)生理作用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是蛋白质最主要的生理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力。参与机体当中营养成分的运输及交换。参与调节渗透压和体内酸缄平衡供给能量,一般合理膳食的总能量有10%—15%由蛋白质提供。(2)食物来源:肉类、奶类、奶类、谷类等。(3)中国居民每天摄入的蛋白质能量占总能量的10%—15%。(4)缺乏与过量缺乏:常常与能量缺乏同时发生,即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表现为消瘦型营养不良和水肿型营养不良两种过量:摄入过量蛋白质亦对人体有不利影响,可出现三大并发症:高尿素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渗透性利尿。脂类(1)生理功能供给能量和储存能量,一般合理膳食的总能量有20%由脂肪提供,1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可产生9Kcal的能量。供给身体需要的必须脂肪酸。构成身体成分,正常人按体重计算含脂类约14%—19%,绝大部分以甘油三酯形式储存于脂肪组织内。(2)食物来源:肉类、油料、豆类等。(3)中国居民每天摄入的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20%—30%。(4)缺乏与过量缺乏:脂肪摄入量不足易患胆结石,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过量:如长期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品,特别是饱和脂肪将有可能增加导致超重、肥胖、高血脂、冠状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各类癌症的危险性。维持体温,保护肝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提高食欲。碳水化合物(1)生理功能:供给和储存能量。参与人体细胞的多种代谢活动,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生命物质。当供给充分时,可减少蛋白质作为热量来源的消耗,有利于发挥蛋白的特有生理功能,即对蛋白质起保护作用。防止由于脂肪不能彻底氧化造成的酮血症和酮尿症。储存于肝脏及肌肉中的糖原除可分解供给热能外,还对进入机体的某些有害物质起解毒作用。不能消化的多糖虽然不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它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与肠道的蠕动,能吸收及保持水分,使粪便松软,易于排出,即增强肠道功能。矿物质(1)生理功能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P/Ca/Fe);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Na/Ca/K/Cl);维持体液的渗透压(Na/Ca/K);是多种酶的激活剂(Mg/I);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K/P)。(2)分类:常量元素(占体重的0.01%以上)钙(Ca)、磷(p)、镁(Mg)、钾(k)、钠(Na)、氯(Cl)、硫(S)7种。微量元素(占体重的0.01%以下)铁、碘、锌、硒、氟、铬、锰、铜、钼、钴等维生素(1)共同特点:以其本身或前体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非机体构成成分,不提供能量,但担负着特殊的代谢功能;一般不在人体中合成或合成很少,必须由食物提供;人体只需要少量即可满足,但绝不能缺乏。否则可能引起维生素缺乏症。(2)分类:脂溶性和水溶性脂溶性维生素:VA/D/E/K特点:只溶于脂肪或脂肪溶剂;只能于脂肪共存;消化、吸收、代谢必须有脂肪参与;大量摄入会出现中毒。水溶性维生素:VB族/C特点:只溶于水,对酸稳定不耐碱;容易被氧化;在人体中不能储存,多余的随尿液排除。水(1)生理功能构成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体内物质代谢。调节体温。起润滑作用。(2)缺乏和过量缺乏时机体会出现缺水症状,出现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过量会引起水中毒。膳食纤维(1)生理功能增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