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内容提要实现社会和谐,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为促进和实现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扎扎实实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促进和实现社会和谐,在理论上进行了艰辛探索,在实践上作出了不懈努力。回顾这一历史进程,总结实践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从时代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实现社会和谐,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极不和谐的社会。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并从理性道德出发勾画了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但由于历史局限性和理论缺陷,空想社会主义不可能找到实现社会和谐的现实途径。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必然性,并找到了埋葬资本主义的主体力量——工人阶级,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也使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找到了通向和谐社会的正确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作出了科学设想。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第1页共6页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形成这个自由人联合体,首要的前提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产品极大丰富。马克思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在这个自由人联合体里,必须同传统所有制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消灭人对人的剥削,改变被迫奴役般地服从分工的现象,从而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这些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指明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的同时,也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找到了唯物辩证法这一促进社会向和谐状态变革的最好认识工具。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具有“二重性”,这两个方面既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又互相对立、互相排斥,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因此,辩证法不像形而上学那样在绝对的对立中思维,而是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对立中看到统一。列宁进一步明确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他指出:“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转化而同一的”。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为后来的共产党人运用矛盾学说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促进和实现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第2页共6页我们党在成立伊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