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据此回答1~2题。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表明()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D.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解析:恩格斯的话是对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及其分歧点的直接描述,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错误。答案:A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A.否认意识能够反映物质B.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C.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D.往往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的缺陷,与题意不符。答案:D3.在埃及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从哲学上看,这段铭文属于________观点。()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解析:题中铭文的寓意为,人的命运、现实世界由神秘的力量主宰,这是一种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应选D项。答案:D[4.下列正确地揭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联系的有()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③形而上学始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辩证法始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④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①②③④都是说明四个概念的联系的,但是③说法是错误的,可以把A、B、C项排除,故选D项。]答案:D5.“疑邻偷斧”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的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那邻居家的孩子,怎么也不像偷斧子的了。故事中丢斧子的人犯的错误属于()[A.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哲学的不同类型,考查学生对相关哲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材料中丢斧人从自己的主观思想出发,无中生有地怀疑邻居的孩子,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因而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答案:B东汉初年,人们把地动山摇之因归咎于“窦太后摄政,兄窦宪专权,将以是受祸也”。但张衡不相信,他认为地震是一种不受任何人意旨影响的自然现象。据此回答6~7题。6.认为地动山摇是因为“窦太后摄政,兄窦宪专权,将以是受祸也”的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解析:本题中把客观存在的现象归结为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所以C项正确。答案:C7.张衡的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B.唯物辩证法C.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解析:张衡认为地震的产生不是由人的意旨决定的,而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这是唯物主义思想,所以D项正确;A、B、C三项观点不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8.材料1:有一次,哲学家贝克莱与一位朋友在花园里散步,不小心踢在一块石头上,他说,因为我踢到了石头,石头才存在,因而他提出了“存在即被感知”的观点。材料2:据《坛经》记载,禅宗五祖要选拔接班人,就命弟子们每个人做一首诗,以考查对佛家教义的理解。神秀写下了这样四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当时有一个打杂的和尚看了这首诗,很不满意,在旁边又写了四句:“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他认为,世界上本来什么也没有,所以也没有什么尘埃。禅宗五祖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