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清明节国旗下讲话稿:漫谈清明各位同志:4月5日,是清明节。请问各位同学,清明前一天是什么节?寒食顾名思义,人们在这一天,不生火,吃冷食,来缅怀追思先人。这种风俗要追溯到2600年,也就是春秋时期,涉及到两位重要人物,哪位同学知道?晋文公重耳和介子推。具体细节我在这里不赘述,有兴趣的到网上百度一下。这个节日今日已日渐式微,而在古代是个很重要的节日。有诗为证,最著名的莫过于韩翃《寒食》,哪位同学能背诵出来?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而且在一天还有国宝级的书法作品诞生,有谁知道?那就是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与王右军的《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并称为三大行书。清明当然是上山祭祖,全民族集体无意识地会想起杜牧《清明》,全体同学齐声朗诵:清明时节雨纷纷,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也罢,清明也好,孔子把其称之为“追远”。何谓“追远”?缅怀、追思远祖。请问,古人要追远到多少代?八代。可谓此“爱”绵绵无绝期,今日的人在对待先人的情感上无法跟古人比。“追远”的前两字叫“慎终”简单地说,就是慎重地对待人的终老问题。孔子说:“葬之以礼。”有人会说,“慎终追远”的意义何在?孔子一语道破——“民德归厚矣。”就是说民风就会变得淳厚。我们的政府也认识到了,在2024年开始,把清明节列为“法定假”。上述说到底,就是古人对待“死”的态度,“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那么如何对待“生”呢?孔子说:“事之以礼。”“事”在古汉语中解释为“侍奉”。侍奉老人最难的是什么?“色难。”这是孔子的观察。通俗地讲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是最难做到的。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又不用买,也不用交学费,更不用花力气,不就是“色悦”吗?大家反躬自省,你做到了吗?在此,我希望广外附中的学子,常怀对父母感恩之心,在父母面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摆一张臭脸孔给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母看,永远地“色悦”,你可以骄傲地说:“色难”,其实一点不难。最后我大胆地改动孔子的话:“色悦慎重追远,民德归厚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