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的教学案例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学生认识整时的情境题材,教材在这一情境中根据小朋友生活与学习的习惯,安排时间,以供学生认识钟面。编写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并会认读整时的时间;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地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的习惯。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小明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境作为学习的线索,让学生结合起来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它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相关时间的知识奠定基础。【学生分析】大部分学生在学前班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他们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在教学时就不能把认识钟表、整时作为“全新”的知识进行教学,因此本课的教学应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具加强观察、比较及操作活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并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学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方法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教学准备:课件、时钟模型、学具时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猜谜语。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师: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小朋友竖起耳朵仔细听哦。滴答、滴答,会说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看是什么?生:闹钟。师:你真聪明,那你见过钟表吗?在哪里见过什么样的钟表?(你能举个例子吗?)设计意图:通过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二)、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师:哦,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真多!下面跟陈老师一起去欣赏欣赏吧!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钟表,它们有什么作用呢?(你能举个例子吗?)师:对,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二、借助经验,认识钟面。(一)、感知钟面。师:下面让我们挑个钟面来观察观察(出示课件)1、自学师: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2、小组交流师:请在小组内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3、小组汇报师:哪个组来说说?智慧组代表。生:我代表我们组来回答,钟面上有12个数字。师:你们组有人补充吗?生:我代表我们组来补充,钟面上有分针、时针。(师板书)师:它们有什么特点?生:分针长,时针短。(二)、小结。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长长的针叫(生:分针)。师:短短的针叫(生:时针)。(同时课件演示)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生活,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让学生认识了钟面,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三、自主参与,探究新知。(一)、认识整时师:孩子们,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有用,你们瞧!(出示情景图)1、自学师: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小朋友打开课本84页开始自学。(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拿出铅笔圈起来)2、小组交流师:把你发现的在小组内说一说。3、小组汇报预设一师: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床头柜上的电子表。师:哦!那你会读这个时间吗?生:7点师:还有其他的读法吗?生1:7点00生2:7时师:孩子们,在数学王国里,我们不读7点,也不读7:00,应该读7时。你会读了吗?你来读(多请几个学生读)。预设二师:你还能从哪里知道?生:墙上的钟。师:你是怎么认的?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就是7时。师:哇塞!你真聪明啦!师:还有谁和他找的一样,你能说一说吗?生说。(课件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