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我们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我们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设计理念:1、识字写字教学。课文中的识字写字教学强调重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2、朗读与感悟。着力体现《课标》指出的:语文课程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学习目标: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忽、显”,会正确书写“艺、涛”等16个生字。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教学重难点: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通过什么来画风的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教学PPT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认识“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2、正确书写“丹、乌、艺、显、忽、丝、杆、眨、涛、陈、转、斜”等12个生字。3、读通课文。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读通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猜谜激趣: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2、关于风,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指名说3、我们知道风听得见,感受得到,可以唱一唱、写一写,那么风能画吗?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齐读课题二、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怎么画风的?)三、识字。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请了3位新朋友,想认识一下他们吗?是谁呢?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自读,当小老师领读。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3、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2)怎么记住这生字的?(3)口头组词巩固识记。4、出示词语:你们到底记住没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自读、齐读。5、区别“转、杆”这两个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以及在文中的读音。四、朗读课文。1、三个孩子怎么画风的,课文给我们做了生动的描写。愿意把课文读好吗?你准备怎么读好课文?给自己提要求。现在就按照自己要求自读课文。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评议。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自由读后教师指导说出课文大意。五、学习写字。1.观察生字2.教师指导写“艺、丝、转”等几个字3.其余学生自己写。六、小结激趣。小朋友们,你想知道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出风来的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读、议、说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2、通过阅读积累语言,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听风声的音频,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2、用书扇一扇,你感受到了什么?3、小结导入:风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但它看不见、摸不着,那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画风》。二、复习生字词。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小朋友,他们是:宋涛、陈丹、赵小艺。这节课,他们也来到了我们课堂上。出示图片:谁和他们打个招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