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一览尹史卿宰尉令丞卿士太史左史右史司徒司马司空司寇职方太师太傅大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宰少宰六卿封人工正相国庶长令尹柱国公主驸马三公丞相宰相御史太尉九卿太仆廷尉宗正少府将军冼马大夫博士郎中侍郎中郎议郎令史尚书六曹合阁仆射侍中内史刺史州牧别驾主薄郡守太守长史从事督邮县令县尉三老亭长列侯主事三省行台都督录事护军可汗六部三馆学士总管元帅留守判官巡检提刑提辖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内阁厂卫太监都司知府亲王总督巡抚监司州判知县提督总兵参将散官流内流外贝勒大良造左丞相右丞相大司徒大司空御史台大司马郎中令大司农大将军执金吾中郎将尚书省尚书令结事中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关内侯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秘书省枢密使员外郎著作郎国子监节度使招讨使都点检观察使按察使衍圣公大学士宣政院集贤院军机处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布政使未入流税务司资政院咨议局国务院枢密院三闾大夫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将作大匠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绣衣直指监察御史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都指挥使钦差大臣牛录额真参赞大臣总税务司海军衙门典农中郎将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今昔对比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太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组织部部长。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尚书令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总理。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知府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知州同“知府”。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市长。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官制简介主书:战国时魏国为国君保各种文字资料的人员。御史大夫: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时,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丞相缺位时,往往由御史大夫递补。晋以后御史大夫不再负责文书工作。令史:汉代郎以下负责文书工作的官职。分:兰台令史、尚书令史。隋:唐以后,令史变为三省、六部御史台低级事务员的称谓。宰相:封建时代“宰相为君主之幕僚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谏议大夫:西汉时称秘书工作人员的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隋、唐时录属于门下省,职责是侍从和规谏。宋代设谏院,辽金沿置,明代废除。黄门侍郎:西汉时在宫内内服务的郎官。东汉时黄门侍郎为专职,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南朝以后黄门侍郎负责掌管机密文件。左右曹:汉代处理皇帝文书的官职。这种官职不是专职,而是加职。大臣能得到左右曹加官,就能处理皇帝的文书。译官令九译令:汉代设置的翻译官,负责翻译异国来信之语言。相当于当代的外文秘书。符宝郎:东汉时掌管天子印玺及符节的官。御史中丞:汉代御史大夫的下属官员,负责中央馆、图书馆,处理直达君主的一切奏章,监督在外行使巡察权的各部刺史等。汉以后御史中丞为御史的长官,与司隶校尉国为最有权威的督察官。从事:汉代刺史的佐吏,如别驾、治中、主簿等都为从事。当时各郡国也有从事。书佐:汉代主管文书的小吏。像功曹书佐、典郡书佐等,负责起草和缮写文书。尚书:尚书是主管文书的意思。汉代在宫廷中主管文书的官称为尚书。二千石曹尚书:汉代郡国守相的官傣为二千石,古习惯上称地方行政长官为二千石。那时尚书是分曹办事,分管郡国守相文书的尚书被称为二千石曹尚书。三公曹尚书: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那时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