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掌握辨析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合作探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梳理名词活用的相关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条理清楚地梳理知识的学习习惯和踏实严谨的学习作风。学习难点:掌握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能准确翻译。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理解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语法功能,活用作另一类词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的类型①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②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使动用法、为动用法③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④数词的活用:数词作动词、数词作名词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驴不胜怒,蹄之。驴禁不住怒气,用蹄子踢它。(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这个缘故,这以后人们称它为褒禅山。规律小结:___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名词+代词)代词(3)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蔺相如)便让随从穿上普通老百姓的衣服,怀藏和氏璧(4)杖汉节牧羊(苏武)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规律小结:名词与____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很能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6)左右欲刃相如。(7)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左右的人要杀相如。廉颇老了,还能吃得下多少饭呀?(8)臣乃敢上璧。我才敢献上和氏璧。规律小结:名词放在后面,便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估计等意义的动词。如能、能够、会、可、可能、可以、愿意、乐意、情愿、肯、要、应该、应当等能愿动词(9)范增数目项王。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10)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规律小结:名词如果出现在___后边,便活用为动词副词(1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放进别人捕到的一条鱼的肚子里。(12)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规律小结:名词如果出现在“”字后面,便活用为动词。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接动词或动宾词组,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东西”“……的方式”等。如果“所”字之后紧跟名词,那么该名词活用为动词。所(1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况且我(籍)与江东的八千子弟兵渡江向西(讨伐暴秦)。(1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向东前进的时候。规律小结:名词和动词性词语之间用连词“”连接时,名词常活用为动词。连词“而”一般不能连接名词(主要连接动词、形容词),所以,当名词前面或后面有“而”字连接,又带有动作或变化的意义时,就活用为动词而(15)沛公军(于)霸上。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16)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国做人质。规律小结:当一个名词在之前,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介宾短语★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时的翻译方法:1.表示工具或器物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可按“用+工具(器物)+工具(器物)的功用”的格式翻译,或者直接用表工具(器物)功用的动词翻译。2.表示趋向、处所、方位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可按“于(向)+名词+动词+”的格式翻译。3.表示事物称谓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可按“支配名词的动词+名词”的格式翻译或直接用“支配名词的动词”翻译。★名词的使动用法(17)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项王虽然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18)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规律小结: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则为_____用法。使动名词使动用法的翻译方法:“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或“主语使宾语成为什么”★名词的意动用法(19)孔子师郯子、苌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