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挡土墙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根据挡土墙的设置位置不同,分为路肩墙、路堤墙、路堑墙和山坡墙等。根据挡土墙稳定的机理不同,挡土墙又有很多形式,主要有重力式挡土墙、薄壁式挡土墙、锚碇板式挡土墙、加筋土挡土墙等。下面就按照稳定机理分类对各类挡土墙的病害进行介绍:一、重力式挡土墙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重力式挡土墙,指的是依靠墙身自重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可用块石、片石、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或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常见的重力式挡土墙高度一般在5~6m以下,大多采用结构简单的梯形截面形式,对于超高重力式挡土墙(一般指6m以上的挡墙)有半重力式、衡重力式等多种形式。武汉市汉南区省道汉仙线K1+450处,在塌方处修建了重力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一)勾缝脱落现象:勾缝砂浆出现裂缝,继后起壳成块状或条状脱落。处理措施:对已经出现勾缝开裂和剥落的地方要清除扫净,湿润后重新勾缝修复。(二)墙面脱空、裂缝挡墙裂缝现象:墙面出现脱空、未贯通裂缝或贯通裂缝,处理措施:挡土墙出现的裂缝如已停止发展,应将裂缝缝隙凿毛,清除碎渣和杂物,然后用水泥砂浆填塞。对水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裂缝也可用环氧树脂黏合。(三)挡土墙倾斜现象:主要表现为挡土墙整体前倾,与相邻挡土墙产生位移,且位移成上大下小的楔形。处理措施:对挡土墙进行加固,常用的加固方法有锚固法、套墙加固法和支撑墙加固法。1、锚固法:采用高强钢筋做锚杆,穿入预先钻好的孔内,用水泥砂浆灌满锚杆插入岩体部位,固定锚杆,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对锚杆张拉,用锚头固定。2、套墙加固法:在原墙外侧,加宽基础,加厚墙身。施工时凿毛旧基础和旧墙身,必要时可设置钢筋锚栓,也可在修正过的旧混凝土表面涂覆混凝土粘结剂以增强新旧墙的联结。为防止不均匀沉降,新旧挡墙之间应设置沉降缝。3、支撑强加固法:在挡土墙外侧,每隔一定距离,建支撑墙,以加强破损处断面并增加全墙的稳定性。(四)基础冲刷掏空现象:因雨水急速局部冲刷基础,导致基础脱空。处理措施:可在趾前增设浆砌片石基础墙,抛填和码砌片石防止冲刷。(五)泄水孔堵塞现象:挡土墙背后填土潮湿,含水量大,但泄水管不出水。处理措施:检查反滤材料的级配是否按设计要求施工,疏通泄水管。(六)伸缩缝破损变形,不齐整现象:沉降缝、伸缩缝被颗粒材料填充,变形量不足而被挤裂或拉开。处理措施:将原伸缩缝木板剔凿3cm,内塞填沥青麻筋,表面抹砂浆和墙面板平齐,砂浆颜色与原墙面板保持一致。在正确的伸缩缝位置施作假缝,缝宽3cm,表面涂刷沥青油。假缝略深于墙面2-3mm。墙顶伸缩缝位置要与两侧伸缩缝位置贯通、一致。(七)砌体断裂或坍塌现象:主要表现在砌体损坏严重,发生倒塌或墙身断裂。处理措施:将损坏部分拆除重建,为防止不均匀沉降,新旧挡土墙之间应设置沉降缝,并应注意新旧挡土墙接头协调。二、薄壁式挡土墙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薄壁式挡土墙是指用钢筋混凝土做成悬臂式或加设中间支撑的扶壁式整体的轻型挡土墙。沿墙长隔适当距离加筋肋板,使墙踵面板与墙睡板连成一整体者,称为扶壁式,无肋板者称为悬臂式。薄壁式挡土墙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一)滑移现象:挡土墙整体外移,与相邻挡土墙产生产生错位,且上下位移大致相等。处理措施:可采用干砌块石或码砌石笼进行加固。(二)沉降现象:基础下沉,挡土墙倾斜处理措施:1、地基土由于局部软弱或单侧软弱引起局部过大沉降。有条件时可以在过大沉降一侧卸载部分荷载,也可以在沉降过大范围采用静压锚杆桩来转移应力,达到局部卸载的目的。2、地基土由于局部坚硬土层或单侧坚硬土层引起局部沉降过小。可以采用在沉降小的一侧采用解除应力的方法。三、锚碇板式挡土墙及其病害锚碇板式挡土墙包括锚杆式和锚定板式两种。锚杆式挡土墙是由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立柱、挡土板构成墙面,与水平或倾斜的钢锚杆联合组成。锚杆的一端与立柱连接,另一端被锚固在山坡深处的稳定岩层或土层中。定板式挡土墙是由钢筋混凝土墙面、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