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1.金融机构怀疑客户资金交易或者试图进行的交易与恐怖主义、恐怖活动犯罪以及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从事恐怖融资活动的人相关,只有资金足够大时才提交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报告。错2.人民银行可以将反洗钱信息用于征信、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等工作。错3.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以可疑交易活动涉嫌洗钱为名而向侦查机关报案必须经过反洗钱调查。错4.侦查机关接到报案后,对已临时冻结的资金,有权决定是否继续冻结。对5.身份证件明显属于伪造、篡改等情形下,金融机构仍然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金融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6.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反洗钱的核心内容。对7.报案是反洗钱调查终结的方式之一。对8.《反洗钱法》规定,海关发现个人出入境携带的现金等超过规定金额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通报。错9.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单独制定。对10.与洗钱活动有关的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其隐私权不受法律保护。对11.反洗钱调查中的临时冻结,对冻结的资金并无任何惩处目的。对12.反洗钱义务主体仅指金融机构。错13.在《反洗钱法》中“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仅指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14.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机构获取与判断可疑交易有关的信息,这种信息的流向是无条件的。对15.金融机构的临柜人员应当对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负责。错16.客户的交易记录包括原始交易单证及会计传票,但不包括资金交易明细清单。错17.所有与可疑交易活动有关的资料均可以被调查人员查阅和复制。对18.《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报告管理办法》中“频繁”仅指交易行为营业日每天发生3次以上。错19.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的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有4种。错20.金融机构委托其他金融机构或金融机构以外的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的,应由委托方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对21.客户身份识别中的非面对面识别要求是指:金融机构利用电话、网络、自动柜员机以及其他方式为客户提供非柜台方式的服务时,应实行严格的身份认证措施,采取相应的技术保障手段,强化内部管理程序,识别客户身份。对22.金融机构从管理层到一般员工都应对反洗钱内部控制负有责任。对23.客户身份识别中的禁止性要求是指:金融机构不得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与其进行交易,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者假名账户。对24.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资料与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妥善保管客户身份资料、交易记录等文件资料和数据,便于反洗钱调查、侦查和监督管理,杜绝非法修改客户资料。对25.反洗钱调查中的封存,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省一级分支机构在调查可疑交易活动中,对可能被转移、隐藏、篡改或者毁损的文件、资料采取的登记保存措施。对26.金融机构破产或者解散时,可将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自行处置。错27.在对客户身份进行识别时应在名单库中进行筛查,以及时发现客户是否被列入制裁性名单、高风险名单或政治敏感人物名单。对28.只要系统中抓取出可疑交易就应上报人民银行,而无需进行人工分析以筛选过滤掉实质不可疑的交易。错29.可疑交易分析和客户身份识别是两个不同的工作,互相独立而不联系,在对可疑交易分析时可以不参考客户身份识别所获得的信息。错30.金融机构对协助人民银行、公安机关进行行政调查的客户身份资料、交易记录等均应保密。对31.客户风险分类不是客户身份识别中的内容,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开展此项工作。错32.客户身份识别也称“了解你的客户”。对33.反洗钱内部控制可脱离金融机构的基本框架单独发挥作用。错34.在与客户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当对客户及其交易的风险认知程度发生变化时,金融机构应重新识别客户身份,及时调整其风险等级分类,以确认其身份和有关交易是否可疑。对35.反洗钱调查中的临时冻结,是指在调查可疑交易活动过程中,当客户要求将调查涉及的账户资金转往境外时,中国人民银行依法暂时禁止客户提取该账户资金的强制措施。对36.金融机构在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时,若客户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登记客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