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成功的种子----小学生自卑心理成因及对策丁婷【摘要】自卑普遍存在于儿童和青少年中,令他们产生一系列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性格特征本文结合几年的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对自卑的表现,自卑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从个体、家庭、学校三个层面进行阐述,提出了相应对策。【关键词】自卑评价激励美国一个作家曾说过:“在你的身上潜伏着成功的种子,一旦结束冬眠,采取行动,就能助你攀上连自己也不敢想的高峰。”在现在中小学生身上缺乏的就是唤醒种子的力量,自卑把成功的种子禁锢了。自卑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心理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由于自卑,使人常常不能正确的审视自己,从而形成了内向、孤僻、胆小、沉默寡言、自暴自弃等一系列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性格特征。一、小学生自卑行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自卑普遍存在于儿童和青少年中,几乎每个人都记得一些动摇自信的类似经验。自卑一旦产生会渐渐蔓延、扩散,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自卑感强烈的小学生,在困难挫折面前总是打退堂鼓,缺少毅力,甚至对那些本来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认为无法办到而半途而废。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个农夫在他田地旁的湖边发现一只漂亮的老鹰,老鹰的脚上拖着一副铁质的猎物夹。虽然铁夹很重,也使老鹰很痛,但它还是飞了很远的路程,不过现在却已经筋疲力尽。自卑就像这样,虽然孩子可以带着它飞一阵子,但它会拖垮孩子,除非想办法把它除掉,否则它会把孩子拖下来,甚至毁了孩子一生。自卑,就是桎梏着孩子的铁夹。小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自我调适能力差,同时又因为小学生身心发展处于快速变化期,其自卑行为呈现隐蔽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容易被教育工作者忽视,因此,加强对小学生自卑行为的认识和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二、小学生自卑行为的六种表现小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掩饰内在的自卑感。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从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将自卑行为分成六种表现:表现一:退缩对付自卑最常见的方式是完全的投降。他接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然后被迫保护受创的自我,以免受到更多的伤害。因此,他缩回沉默和孤寂的壳中,决定不再主动跟人交谈,不参加比赛、被侮辱时甚至不为自己的尊严辩护。在我们每个班都能找到几个这样的孩子,他们安静地坐在位子上,眼睛却看着地上。因为他不会干扰别人,很配合老师,这样的态度使我们误以为他没有问题,而忽略他负面的自我形象逐渐定型,而且永远不可能扭转回来。表现二:反击当消极的退缩无法减轻自卑的痛苦时,很可能会突然爆发出攻击性的行为。如:常常无缘无故的破坏公物。没人的时候在桌子、墙上乱划,甚至偷偷的把与自己有意见同学书本藏起来或撕破。内心较阴暗,有报复别人的倾向。有时也想做件“大事”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往往弄巧成拙。表现三:当个丑角另外一种对付自卑感的方式是不管什么事,都用开玩笑来解决,这种“小丑型”的学生把自我怀疑深埋心里。我们很清楚看到班上哪些人是“小丑”,这些擅长搞笑的人通常是男孩子。他们往往有阅读上的困难、学业上的问题,他们使出各种本领,只为博得大家一笑(如:上课打嗝、板演时扮鬼脸、老师说话时插上打诨语等等)周围人可能也不知道小丑型、反击型和退缩型的孩子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自卑感。表现四:逃避现实表现在不思上进,对老师、同学的激励和批评都没有太大的心理反应。与外界缺乏交流,沉醉于自我的幻想中,生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拒绝与外界交流。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上课走神,不合群。回到家里常关上房门,沉浸在电视或虚拟的网络游戏中,甚至为了逃避现实而染上毒瘾。表现五:认同别人采用这种方式的人可能被别人看不起,因此很怕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希望被每一个人喜欢,甚至不惜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原则。他们耗费大部分的精力,努力要和别人一样,事实上,只是因为他们害怕面对真正的自我。表现六:弥补上述5种表现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只能暂时缓解一下自卑感,自我怀疑仍会在心中盘旋。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扬长避短(弥补)。一个人萌生这样的弥补想法:我拒绝被自卑感淹没,只要努力,我一定可以借着成功得到自信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