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例1~例3,课堂活动第1~3题和练习十一第1~5题。【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了解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计数器、扑克牌。学具: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猜数字。教师出示一张扑克牌,背面对着学生,抽学生猜点数,每个学生三次机会。2.猜一猜小红:我有2支铅笔。小明:我的铅笔比你的多得多。小明可能有多少支铅笔?(画○)3支1支13支3.教师提问:同学们,小明有多少支铅笔?(13支)小红有多少支铅笔?(2支)大家能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支铅笔?(2)小明比小红多多少支铅笔?(3)小红比小明少多少支铅笔?4.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师:你们真棒,一共提出了3个问题,我们依次进行解决。二、探索新知1.教学加法(例1)师:我们首先来解决“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支铅笔?”这个问题,谁来说说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学生回答:“加法”,“13+2”或“2+13”,教师板书(板书时把13+2写在中间,2+13写在靠右的位置)(1)探讨算法。①摆小棒计算。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拿出2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合起来是多少根呢?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互相说说你的想法。(主要说说那2根小棒是加在3根里的,还是加在一捆里面的)全班交流,抽一位同学展示摆小棒,并说说是怎么想的,然后教师用课件演示一遍。②计数器计算。师:除了摆小棒以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学具来计算(计数器),谁会用计数器计算,请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1抽学生操作,演示计数器计算,如果学生直接拨出15,教师要提醒学生分两次拨,展示加的过程,学生拨完后提问:十位上的“1”表示几个几,个位上的“3”表示几个几?为什么要把“2”加在个位上?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再演示一遍计数器计算。师:2+13应该怎样算?为什么不把2加在十位上?2表示2个一,加在十位上就是2个十了。教师总结并板书:个位上的数对着个位上的数加。③数数计算师:同学们,除了摆小棒和用计数器计算外,还有其它不同的算法吗?学生可能会说往后数两个数,13,接着数14,15。尤其要引导学生说出“个位加个位,再与十位上的1个十合起来”的算法。(教师在引导时,可用磁贴遮住十位上的“1”)(2)介绍加法各部分名称。板书:加数、加数、和。(学生齐读)(3)巩固练习完成第62页例1下面“试一试”。我们刚才做的这些加法,由于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没有满十,也就不向十位进位,因此我们把这样的加法叫做“不进位加法”。(板书:不进位)2.教学减法师:接下来我们来解决同学们在前面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小明比小红多多少支铅笔?”和“小红比小明少多少支铅笔?”其实这两个问题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把两个数进行比较,看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这样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该怎么列式呢?学生回答:“减法”,“13-2”。(板书)(1)探讨算法。①摆小棒计算。学生先独立摆小棒,再同桌互相说说想法,然后抽学生上来展示(学生展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拿走的2根是从3根中拿走的,剩下的1根合在1捆上是11根),最后教师用课件再演示一遍。②计数器计算。师:除了摆小棒以外,我们同样还可以用计数器来计算,谁会用计数器计算,请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抽学生操作,演示计数器计算,然后教师再用课件演示一遍计数器计算。教师总结:个位上的数对着个位上的数“减”,板书“减”。③数数计算。往前数两个数:12,11。(2)介绍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板书:被减数、减数、差。(学生齐读)(3)巩固练习完成第62页例2下面“试一试”。我们刚才做的这些减法,个位减个位够减,不用从十位上退位,因此我们把这样的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