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闻两《新闻两则》则》1.1.《新闻两《新闻两则》则》毛泽东新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广播电视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本文就是后一种。新闻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注意: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道,它要把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因此,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从结构上说,新闻一般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里面,没有明显的标志。•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导语:一般是紧接电头的一、二句话或是第一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主体:是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担负着阐述导语提到的主要事实和补充次要材料的任务,要求写得内容充实、线索清楚、层次分明。•背景往往是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或环境的材料,有时是注释性的材料;•结语则或是对消息内容作一小结,或是指出所报道事件的发展方向;有些新闻事件已表述完整,也不一定要加结尾。毛泽东毛泽东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九江江阴安庆芜湖九江江阴安庆芜湖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5万)(30万)(35万)注音荻港(dí)溃退(kuì)锐不可当(dāng)歼灭(jiān)要塞(sài)2.解释词语溃退:败退。溃:溃败。歼灭:消灭。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⑶多音字•当(dāng\dàng)•塞(sài\sāi\sè)整体感知:阅读思考下列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报道了什么内容?2、阅读“研讨与练习一”,找出本文的“六要素”。3、阅读“研讨与练习二”,划分本文的结构。本文的结构: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20日夜起,—————————课文最后。第一层:(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第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Ö÷Ì岿·Ö议论句(分析原因)议论句(分析原因)承上启下句承上启下句本文的要素:本文的要素:时间时间::19491949年年44月月2020日夜起至日夜起至44月月2222日日2222时时地点: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发生的原因:时间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经过与结果:中路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长江南岸江南岸西路军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