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要根据《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任务和政策取向,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力推进国企改革攻坚,大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经济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精心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省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我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7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02.4亿元,分别是“十五”末期的2.4倍和2.9倍。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教育事业较快发展,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国企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经济活力显著增强,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连续成功举办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社会主义1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吉林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实现吉林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专栏一:“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指标2005年规划目标实际情况2010年年均增长(%)2011年年均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614.9640012以上857714.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133282330012左右3130614.6地方财政收入(亿元)207.140014602.42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亿元)5430.315500202929739.8民营经济比重(%)34.15049.23.02个百分点城镇化率(%)52.5提高5个百分点*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1.471.14-4.8*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立方米)136104-5.22104-5.2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公顷)484.89484.89484.89森林覆盖率(%)43.24543.60.0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万吨)总量减少(万吨)总量减少(万吨)化学需氧量40.68≤36.5-2.1535.24-2.83二氧化硫38.23≤36.4-0.95835.5-1.4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2.5157652.5个百分点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921.150.01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5年累计(亿美元)33.121002014528.9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65.313516168.521.1其中:出口额(亿美元)24.75517.444.812.65人均受教育年限(年)8.7310以上8.8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83535以上1.4个百分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万人)325350565每年4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218096.7515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572以下1.95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万人)75175247.5每年3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54五年累计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10011222.4万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690.61500011.515411.512.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264435066237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470.32670133501.818.95*注: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原规划目标为五年下降30%,年均下降6.9%。经国家同意和省人大批准,目标调整为五年下降22%,年均下降4.8%。此项指标按2005年不变价计算。2、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原规划目标为85立方米,后按水利部重新核定用水量,目标调整为104立方米。此项指标按2005年不变价计算。第二节“十二五”时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