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金晖小学张爱萍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2、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5+()=65+()()+147=()+27456+74=()+()a+200=()+()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270+380=390+26030+50+70=30+70+50a+800=800+a□+△+○=○+□+△(3)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计算完了,要求学生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出现两组算式,引导学生分组计算,比赛计算速度和准确度。(19+62)+3819+(62+38)师:为什么第二组计算会又快又准确?生:因为第二组62+38得数是整百师:你们愿意算哪种?生:第二种师:那以后出现这样的题你们可以找到像这样简便的算法吗?1生:可以师:那这两个式子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吗?生:可以(19+62)+38=19+(62+38)师: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2)比较这两个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现在观察这两个等式,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先让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突出以下三点:①这两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几个加数?(3个加数)两个等式中的加数都一样吗?②这两个等式中,等号左边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③再看等号右边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也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那么等号左边的算式和等号右边的算式,加的顺序相同吗?但它们的和呢?现在谁能把我们所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说一说?几个学生试说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再看看书中的结语。(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学生回答后板书:(a+b)+c=a+(b+c)这里a、b、c表示的数是什么范围的数?(整数)等号左边(a+b)+c表示什么意思?(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等号右边a+(b+c)表示什么意思?2(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1、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填一填。25+13+87=25+(+87)(51+29)+71=+(+)15+34+85+66=(+)+(+)2、怎样计算简便?想一想、算一算。57+288+43=3、观察每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并计算。88+156+4428+69+17291+34+109+3664、奇思和爸爸乘火车从A地到E地看望奶奶,火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四、应用提升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你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这l00个数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l+2+3+4+5+…+99+100=5050五、总结课堂。3六、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a+b)+c=a+(b+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