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曹操的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2、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3、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熟背全诗。2、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据《三国演义》描述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而我国文学巨匠鲁迅却说,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首《短歌行》来走近曹操。二、简介曹操,知人论世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封为武帝。文学上,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学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的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如《蒿里行》,《苦寒行》等;表现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进取精神,如《观沧海》《短歌行》,著有《魏武帝集》。三、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意境1、朗读感知: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全诗,初步感知诗句。2、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3、正音。教师对照视频里的读音纠正,提醒重点字词,字音。四、把握诗歌情感主线(一)酒是一个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文名句。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学过的诗文里?可以互相讨论。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红酥手,黄藤酒——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他无奈,愤恨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举杯浇愁愁更愁——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可以这样说,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我一直认为,酒也是一种文化,因为很多东西来源于酒,归根于酒,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事业,家庭,欢乐,悲伤……看样子,酒常与某种情感相连,那么曹操的《短歌行》借酒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二)曹操“对酒当歌”,抒发了什么情感呢?从诗中寻找线索(找诗眼)。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可以说,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让我们弄清这个问题。五、分析诗人情感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忧人生短暂,就像早晨的露水2、“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忧”“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3、“忧”的根源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因为理想尚未实现,其实这正反映了他内心更深更重的一种忧愁,即功业未就。人生短暂忧求贤不得建功立业“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曹操渴求人才,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明确:“绕树三匝”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