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三角形三边关系》鄞州区高桥镇中心小学柳惠军【教材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2页。【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实验与探究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单、学具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你看到了一个什么图形?生:三角形师:板书课题后,提问:你了解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生: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师:刚才你们都说有三条边,那现在如果给你三根小棒,你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生1:能生2:不能师:能还是不能?我们还是动手验证一下吧。【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从学生的回答中很自然的创设了情景,意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学具:为每一对同桌准备四根小棒,长度分别为6、4、5、10)师:(课件出示)活动要求:每组同桌选择手中的其中3根小棒去拼一个三角形,一个拼一个记录;每两条边要首尾相连。拼完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拼,教师巡视指导。)师:下面请同学来汇报一下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我们发现用6、4、5这三条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生2:我们发现用10、6、5这三条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生3:我们发现用5、4、10这三条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生4:我们发现用4、6、10这三条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生5:我们发现用4、6、10这三条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谁来说服他生:老师,我可以上来摆一摆的。师:好,我们一起观察。生:这2根拼起来与第3根一样长,只能重合在一起。师:那另外一个同学为什么会拼成呢?生:那是他没有围成,而且没有角。再说小棒太粗了,如果细小点,肯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师;我同意你的观点。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教师课件演示)师:看到这里,你认为什么样的三条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呢?生:我发现了两条边的长度和比第三条边长的时候能拼成的。师:你这句话很有用,老师先把它写下来。三角形中,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你们同意吗?齐读一遍师:老师这里准备了3根小棒,你们看,4+10>5,5+10>4,用这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生:不能!师;说出你的理由。生:因为还有两条边的长度和比第三条边短师;对呀,这里4+5<10,不能拼成的。看看电脑中的演示结果。师:看到这里,你认为应该怎样修改呢?生1:要比3次的生2:必须要随便挑。师:也就是要任意选,板书“任意”。谁再来说一说?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大家看书本上是怎么说的。生:看书,交流。师:书上用了个“任意”,你觉得这个任意可以省略吗?为什么?生:要比3次的。比如刚才这一道。师:你们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也来说一说?师:我们齐读2遍。【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到底“什么样的三条边可以围成一个人三角形”,并从学生的讨论中初步感知“任意”这个词语的意思,能比较好地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三、应用师:现在如果老师再给你三根小棒,你不拼能判断出来可不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了吗?生:能!师:一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题目。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1)3、4、5(2)3、3、3(3)2、2、6(4)3、3、5师提问:谁先来说?生:第1、2、4这3道能,第3道不能。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先看第一题,谁来说你是怎么想的?生:因为3+4>5,3+5>4,5+4>3,所以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师:刚才我们判断的时候每次都把三角形的三条边中的两条相加去和另一条比这样要比三次,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生:我觉得比一次就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