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通用10篇)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的推断应用题中涉及到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能正确的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3、培育学生的分析、推断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的推断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比例关系。教训难点:能根据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过程:一、实际操作,引入新知识。(1)让12个学生上讲台,站成相同的几组,可以怎样站?全班有48人,像他们这样站可以站成几组,或者每组可以站几人?(2)让学生说说“每组人数、组数和总人数”这三个量的关系,每组人数、组数成什么比例关系。(3)全班有48人,像他们这样站可以站成几组,或者每组可以站几人?(4)你是怎样算的,可以列出式子吗?二、教学例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了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1、指导分析,理解题意。2、学生自己想办法解答。3、师生探究用比例的知识解答。A、这道题中涉及到的量有哪些?B、哪种量一定(不变)?从哪里知道的?C、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推断的依据是什么?D、假如我们把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看着X千米,那么我们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可以列出一个怎样的方程?2小时和140千米相对应,5小时和X千米相对应,即可以列出比例:140:2=X:5E、学生列式并解答。F、说说怎样检验我们的计算结果呢?4、假如把例1中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交换,又该怎样来解答呢?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几小时?学生自己解答,老师及时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教学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70千米,5小时到达,假如需要4小时到达,平均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引导分析,理解题意,找到相关的量。2、准确推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3、学生解答,及时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比较例1、例2的异同。四、小结: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准确的推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解答。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第23~24页例1、例2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五~4题、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育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利用已学的正比例的意义,通过自己探究,掌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推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反)3)一个为0的自然数与它的倒数(反)4)Y=3XY与X(正)5)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总面积(正)二、引入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路程和时间表:路程(千米)70140350……时间(小时)125……(1)观察提问:1)表中相关的量是哪两种量,汽车行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为什么?师从表中圈出14035025师:将其中一个数当作未知数能编一道就用题吗?2)学生试编如学生编题时没有“照这样速度”或“照这样计算”师提醒:读题的人怎样知道速度一定?3)生汇报所编之题,(选其中一题)师出示例1师:你们自编的题目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吗:学生试做;汇报:(师板书)生:归一140÷2×5倍比140÷(5÷2)分数140÷2/5或140×5/2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方程140÷2=X÷5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合理的解答方法,真能干,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的意义、解比例的知识,能不能利用比例的这些知识来解答这道题呢?今日我们就探讨如何用比例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新知1、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所学的比例知识来解答应用题。2、讨论后,请两组学生上来写写他们的列式。解:设两地之间的距离有X千米140/2=X/5师:请讲讲你们的解题思路学生:根据“照这样计算”可以看出速度一定,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既比值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师:140/2表示什么?X/5表示什么?3、学生一下解比例应用题的步骤:1)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2)找准变量和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