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通伏小学吴海丽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2个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词。3、借助注释或插图,理解词语。4、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悠然自得、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教学难点: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教学准备:课件、《写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1、(播放情景视频)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印象?2、板题。3、简介渔歌子。二、学习生字。课件出示生字:鹭蓑指名认读生字,指导书写。三、初步指导读词。1、自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指名朗读,指导朗读。四、理解词语。1、词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借助注释或是插图或是工具书或是询求老师帮助理解词语。2、交流。五、展开想象,感悟意境。1、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2、交流。(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3、展开想象,补充词语。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4、交流,板画,指导朗读。5、用自己的话把画面展现出来。6、悟境。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六、体会感情。1、作者为什么“不须归”?2、介绍张志和(课件出示),体会作者悠然脱俗的生活情趣。张志和,原名龟龄,唐代著名词人、诗人。16岁时就非常有才华,得到了唐肃宗赏识,赐名“志和”与他,后来因一些小事被贬官,便从此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后来唐肃宗非常想念他,就派人想把他找回来。张志和总是避而不见,以致于找他的人都无功1而返。七、小结:1、小结词的内容及表达的感情,深远的影响。2、学习本首词运用的学习方法。3、欣赏唱词。八、布置作业:课堂作业:完成生字与写字。家庭作业:默写本首词。拓展作业:搜集张志和的另外四首《渔歌子》;思考:词中的白鹭、桃花有什么象征意义?为什么单单写鳜鱼?【渔父歌】五首·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2|评论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红叶似火姹紫嫣红水平如镜桃红柳绿波澜壮阔微波粼粼青山碧水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山清水秀迎风吐艳争奇斗艳繁花似锦心旷神怡怡然自得兴高采烈乐不思蜀心花怒放欣喜若狂悲喜交集兴致勃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