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后进生”一双飞翔的翅膀湖北省钟祥市旧口二中刘成洲一位哲人曾说过:凡有人群的地方都分左、中、右,同样,我们教学中会发现学生学习也分好、中、差。做为教师,我们的责任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要想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关注“后进生”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给后进生一双飞翔的翅膀,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情动人,用爱心解剖“后进生”的病因。“后进生”的各种不良行为表现以及成绩的低劣不是突然形成的,一定是由某种不良环境的长期影响而又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教师的不正确引导造成的。如果对该生的家庭、过去的表现、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缺乏了解,盲目的对其采取一系列批评教育,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象医生对待病人一样,病因不清就会出现误诊,治疗方案必定是错误的。因此,教师要用一颗爱心解剖“后进生”。以赤诚之心去关爱“后进生”。绝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歧视他们一味指责他们,应以母亲般的情怀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后进生,用和风细语的语言,循循善诱的态度,诲人不倦的精神去教育、感化他们。促使他们和老师坦诚相待,放心地交流和沟通,燃起他们的希望和热情之光。如: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其觉得什么都不如人,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扬起这部分学生理想的风帆,点燃学生的心灯。在课堂教学或自习课上,主动给他们以具体辅导,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的困难。同时,给他们创造树立自信的机会,如在班上召开“我并不差”、“天生我才必有用”、“老师我想对你说”、“新学期我变了”等主题班会,发言人就是后进生,让他们在班会中谈理想,谈奋斗,说出心理话,进行才艺展示等。在班级管理中还让后进生担任班级干部,在活动中让他们负责一定的工作任务,有时专门向他们征求治班方法,征求对违纪学生处理意见。这些学生不仅没出什么差错,相反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工作热情高,任务完成出色。2、以理服人,用成功树立后进生的信心所谓的后进生,其实智力并不差,差就差在自信心、进取心、责任心和自控力上,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是转化后进生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获得不断成功的体验,例如,可以选择适当难度的任务交给“后进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断提高自信心,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多找他们的闪光点,这些同学可能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正义感、同情心,热爱音乐、美术、体育等中的一方面或几方面。班主任发现其优点后,也要做到“紧抓不放”,让其发挥相互影响的作用。证明他既然在这方面做的这么好,为什么不能改正另一方面呢?如果能把你这一方面的精力用在学习上,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同时,班主任在对“后进生”教育上,不能揪住他的缺点不放,求全责备。而应该扬其长,改其短,采取鼓励,正面引导为主,使他们认识到我是一个可以变好的学生。因为自己还有许多优点,为什么不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掉缺点全面争优呢?3、以行导人,用榜样激发“后进生”的热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形象道德规范能引起学生的模仿心理,对学生的影响比口头上说教更深刻。如果一个老师不思进取,整天愁眉苦脸、怨天尤人,对工作不负责任,学生会觉得他很虚伪,不诚实,从而对他的说教产生反感。因此教师应处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刻通过自己的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苏堆姆林基认为,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励着学生在他的心灵里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会转化为信念。十三四岁的学生把他们打交道最多的班主任当作“保护神”和最可信赖的引路人,因而每个学生总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和信任,如果发现你是最热爱他们,关心他们的人,你就有凝聚力,你的话就有号召,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而现实生活中,对待“后进生”有些教师采取的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政策,就使这些同学有机可乘或破罐子破摔,走上“绝路”,这些教育方法不仅教育不了学生,相反降低了教师的威信,激发对立情绪,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其实善用物者无弃物,善用人者无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