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语文教研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单元整体教学本学期开学之初已经全面展开,时而茅塞顿开,时而谜团重重,一路摸索,一路实践,语文简单而言,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说着容易,真正实践起来却常有举步维艰之感。前天,青屏中心校三到五年级的语文研讨会上,有幸倾听王万军老师给我们做指导,她是新密小语的领军人,一直兢兢业业,带领新密小语人走在课改的路上。王老师首先希望我们有三种意识,课程意识,文体意识,语用意识。同时要弄清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真没认真琢磨过。曾经认为教材内容不就是教学内容吗,根本就忘了教语文要教什么,心中没有大语文观,只有课文,课堂的低效,身心的疲乏,劳动的重复,工作的乏味……,虽然杨老师一直提倡鼓舞我们多读书,没有坚持不说,读的也多是轻松,毫无阅读困难的书籍,往往是些文学类的,早早的就在专业路上停止了前进。平常遇到问题,得过且过,很少主动去查,去追究,好像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解决了一样。时间久了,不仅造成问题的堆积,更是落后,曾经以为“学”就是那样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的,真是无知者无畏。王老师一再告诫我们,要有文体意识,每种文题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学方式自然也就不同。文体意识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前提,有了文体意识,才能高屋建筑地把握语文。对于语用,我们习惯地把它体现在写上,运用一些写作手法,表达方法等,语用还应该体现在嘴上,思路清楚抓住要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也是语用的体现之处吗我想,假如课程允许的话,语用应该是贯穿课堂始终的,有形无形地渗透在各个环节中。本次研讨会上还听了一节整本书阅读——《红岩》,书中革命者宁死不屈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令人感动。作为高年级的一节读书课来说,还是有些局限于书中的内容,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受,还有一些肤浅。作为小说来讲,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方法,这些英雄,它们既有共性,对党的忠诚,为了革命,宁死不屈,;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个性,怎样塑造出这样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英雄人物,只要用心去思考过,从书中寻找过,我想,每个人不管收获多少,都会在他们的心中留下印记。当我们为每一个课型苦苦思索时,为每一个问题纠结不止时,对教学内容不明晰时,正是缺少有高度的认识,缺乏准确的理解,缺乏辨别的能力。唯有读书,才能得以解决。今日的研讨会令人心中一亮,加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