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2014年03月1日修订)一、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口腔医学专业本科。三、学分与学时:3.0学分,理论课总学时为58学时。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课。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细胞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生理、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生殖等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本课程学习目标是: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学会断定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与异常,初步学会运用生理学基本知识来分析机体各组织、器官活动的主要规律及其功能的主要调节,为后续课程和医疗卫生实践打下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医学生学习生理学,要树立科学的观念,以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客观地认识人体生命现象、规律,运用辩证思维的学习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和归纳,逐步积累、掌握大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把抽象的生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六、教学重点: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教学内容围绕概念、分类和特点、功能和意义、产生机制、调节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产生机制、生理功能及其调节等为重点。七、主要先修课程:本课程先修课程有《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目的要求】1.掌握生理学的概念。2.熟悉生理学的任务。3.熟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主要内容】1.生理学任务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重点】生理学的概念。【难点】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目的要求】1.掌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2.熟悉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主要内容】内环境与稳态【重点】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目的要求】1.掌握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2.掌握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3.掌握反射的概念。4.熟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概念。5.熟悉自身调节的特点。【主要内容】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重点】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反射的概念。【难点】神经调节的过程。第四节体内的控制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正反馈的概念;负反馈的概念及其意义,并能举例来区别正反馈和负反馈。2.了解非自动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主要内容】1.非自动控制系统2.反馈控制系统3.前馈控制系统【重点】正反馈的概念,负反馈的概念及其意义。【难点】负反馈和正反馈的过程。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跨膜物质转运的几种形式。2.掌握单纯扩散与几种膜蛋白介导的跨膜物质转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3.掌握钠泵活动(作用)的特点。4.熟悉钠泵的概念及钠泵的生理意义。5.了解出胞和入胞的概念和特点。16.了解细胞膜的分子结构。【主要内容】物质的跨膜转运【重点】物质的跨膜转运的几种形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概念和特点,钠泵作用的特点。【难点】膜蛋白介导的物质跨膜转运。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目的要求】1.掌握第二信使的概念和目前比较常见第二信使的物质种类。2.了解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几种主要途径转导机制。3.了解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两种信号转导。【主要内容】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重点】第二信使的概念和第二信使的物质种类。【难点】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传导机制。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目的要求】1.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离子机制。2.掌握动作电位与局部兴奋的特点。3.掌握兴奋性、阈值(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4.熟悉动作电位形成的基本条件。5.熟悉膜两侧电荷分布状态术语:极化、超极化、去极化、复极化。6.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