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VIP免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_第1页
1/2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_第2页
2/2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学习内容学习随记一、【本课主要知识】知识点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历史条件)1、北魏的兴起:4世纪后期,我国地区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年,统一了黄河流域(即统一了北方)。2、民族融合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知识点二: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内容或促进民族融合的表现)1、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2、迁都,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1)语言:在中必须使用,禁用;(2)服饰:及必须穿戴;(3)姓氏:将改为,把皇族由改为姓;(4)婚姻:鼓励与联姻;(5)政治:采用汉族的、;(6)礼法:学习汉族的礼法,。1、迁都原因(不利因素):(1)北魏建立以后,定都,那里;(2)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也不利于。思考:北魏迁都洛阳最主要的原因是()A.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B.为了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C.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D.一些大臣的建议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学习内容学习随记2、迁都目的:(1)为了加强北魏对的统治,进而统一全国;(2)有利于鲜卑族学习和接受。3、迁都作用(1)促进了洛阳的繁荣与发展;(2)促进了民族融合(3)有利于孝文帝改革。(4)加强了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4、鲜卑贵族为什么无法阻挡迁都?迁都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拓展延伸】1、民族大融合的形式有哪些?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通婚。2、P116“动脑筋”:因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3、P117“议一议”: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文明太后的教育,对于他积极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是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4、今天已经没有鲜卑族了,有人认为,这是当年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使鲜卑拓跋部消失,所以孝文帝改革不值得肯定,你同意吗?你有什么启示?不赞同。因为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鲜卑族汇入了更先进的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这个整体中,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所以,对孝文帝改革应该加以肯定。启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发展必须改革,应适时地进行改革,善于学习别人先进的文化,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5、从前秦任用王猛为相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中原汉民族具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对少数民族和周边地区具有高度的吸引力,他们要入主中原,统治比他们更加文明的地区,就必须实行汉化,采取汉法,这也说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6、曾经统一全国的封建政权有:、、。7、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8、曾经定都洛阳的政权有:、、、。9、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10、促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原因和作用。原因:(1)统治者采取正确的民族政策促进融合;(2)民族大迁徙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3)人口内迁也促进了民族融合;(4)各民族政权间的混战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融合;(5)各族人民的民间交往交流也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原因。作用:(1)开发了边疆地区,拓展了疆域;(2)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了汉族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3)创造和丰富了民族文化;(4)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总体发展,加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了民族了凝聚力。北魏孝文帝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