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辅教育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重点:1、积累成语,了解成语故事2、修辞基础的回顾3、修辞常考题型及答题格式4、掌握写人作文技巧和描写手法的作用第一部分:成语故事与成语积累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呀?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好不好?大家知道我们的淮阴侯韩信吗?那同学们知道他的故事吗?一饭千金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成语积累(根据同学们讲的成语故事写出成语,然后让同学们积累)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第二部分:常见修辞手法的理论梳理(1)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甲事物来说明乙事物。结构:本体、喻体、喻词例子:太阳像个大火球。(本体太阳、喻体火球、喻词像)明喻里的喻词:像、好像、仿佛、好比、好似暗喻(举例:那又浓又脆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水墨画)暗喻里的喻词:是、成为、变成、变为(甲乙)借喻例子:我打了个寒噤,只一个瞬间,我就知道我跟她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厚的墙壁。学海无涯多歧路“学辅”相伴行万里!1学辅教育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比喻成立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②.甲和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易错点:同类比:她的性格像她母亲。表猜测: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一样。练习:1、她长得很像她的爸爸。2、动物园里动物有很多,像大象、老虎、长颈鹿等。3、天空飘着一朵白云,仿佛是一只可爱的小狗。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作用: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例题: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2)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作用:是使所写“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例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例题: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3)夸张: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的事物精选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形式: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例子:学海无涯多歧路“学辅”相伴行万里!2学辅教育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例题: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4)排比:由结构相同或者相似、意思相近或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