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农业生产活动网络构建备考指导本专题内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复习时注意以下两点:(1)熟练掌握农业区位因素,构建思维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评价农业生产条件。(2)掌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以及其形成的区位因素,并进行相关的比较分析。(3)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时,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K\s\up7(考题调研)(2018·海南)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成(1)~(2)题。(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A.生产技术先进B.交通运输便捷C.自然条件优越D.生产成本低廉(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B)A.满足国内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研发水平D.增强国际影响【解析】本题组以我国蔬菜生产企业“走出去”到荷兰兴建生产基地为切入点,要求考生通过区域对比分析,运用相关地理原理和知识解答问题,考查考生运用基本地理知识与技能,综合分析实际地理问题,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第(1)题,考查的是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选择在荷兰投资兴建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容易题。考生需要抓住“荷兰温室栽培技术先进”这一关键词句进行解读,即可得出A为正确选项。和山东相比,荷兰在交通、自然条件和生产成本上并无明显优势,排除B、C、D选项。第(2)题考查的是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选择在荷兰投资兴建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难度中等。中国和荷兰相距遥远,产自荷兰的蔬菜用来满足我国市场需求,其运输和保鲜成本较高,但是可以就近拓展欧洲市场,而且这也符合企业发展的目的,B选项正确,排除A选项。该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可以和荷兰相关企业加强技术合作即可,没有必要去当地兴建生产基地,排除C选项。D选项很容易排除。H\s\up7(核心突破)1.有关农业生产特征的区位分析(1)单产高低分析:①自然条件:水热条件、生长期、耕作制度、光照、昼夜温差、土壤。②自然灾害:旱涝、盐碱、风沙,低温冻害、病虫害等及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③社会经济条件:品种、生产管理、机械化、科技水平。(2)商品率高低分析:自然条件、科技、机械化水平、生产规模、人均耕地。(3)品质高低分析:①生长环境条件:光照强弱、气温日较差大小、水质、生长周期等。②病虫害及化肥使用量(与气温、土壤肥沃有关)。③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中的”三废”排放。(4)生产规模大小分析:①影响因素:地形;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②是否扩大规模:赞成:市场需求量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原有区位条件的改变。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需要(出于经济或生态目的);扩大规模带来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效益提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不赞成:造成原有生态破坏;超过市场需求,产品积压;农业生产条件限制等。(5)水利工程量大小:水利化是针对农业生产需水量大,但水资源量少或不稳定的地区,通过具体的水利工程(如:水库、大坝,蓄水池、灌渠、引水渠、坎儿井等)改善地区水分条件,减少旱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农业稳产高产。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农业生产需水量大;②降水少需要灌溉设施;③降水季节变化大造成旱涝灾害——河流中上游水库调节——河流中下游涝排、旱灌;④地形:地势低洼处,易积水;地势较高处、需要灌溉。(6)市场竞争力高低:市场需求量大小;(不同产品)品质(受生长环境和技术等条件影响);(同一产品)价格(受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和品牌;错开上市时间(不同海拔种植同一农作物,成熟时间不一致);产品种类;售后服务等。(7)农业生产结构:地形条件、气候条件、水域条件等自然条件;市场需求、人地关系等社会经济因素。(8)农业种类多少的条件分析:(9)农业总产量的条件分析:2.农业区位分析(1)种植业:某一要素分析评价:A:气候要素评价:B:地形要素评价:地形起伏→排水,减少洪涝海拔和相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