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向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真题诊断](2017天津高考)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8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1.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8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解题思路】第1题,读图可知,海洋表面增温速度加快,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不是加速上升,火山喷发频率增加。【答案】1.B(2017天津高考)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2.据图文信息,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解题思路】第2题,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变大,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永冻层上界下降,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答案】2.D[名师点睛]突破全球气候变暖的“2大原因”“4大影响”和“4大措施”(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②人为原因: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破坏植被,致使森林等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①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被淹。②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③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④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3)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①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②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③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④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考向2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的分布的影响[模拟诊断]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第3题。3.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A.谷地面积B.河流水量C.林木产量D.风俗习惯【解题思路】第3题,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答案】3.A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甲)。据此回答4~5题。4.图乙中A~B示意某段高速公路,则()A.该段高速公路向西北、东南延伸B.该段高速公路经过的地形区为鞍部C.①处可能有高架桥,②处可能有隧道D.①②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为背斜和向斜5.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①经济实力增强②汽车性能改善③科技水平提高④节省建设费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题思路】第4题,①处为山谷,可能有高架桥,②处为山脊,可能有隧道,选项C正确、B错误。根据指向标可知该段高速公路向东北、西南延伸,选项A错误。①②两地的地质构造无法判断,选项D错误。第5题,经济实力增强,科技水平提高,使人们可以克服修建高速公路时遇到的地形障碍。【答案】4.C5.A[名师点睛]1.地形对交通影响交通建设大多是在陆地表面进行的,在建设中要求体现“成本低、时效高”的原则。因此,建设成本(工程难度、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通方式、交通线路的选择以及交通密度的大小。如何结合地形状况分析评价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呢?第一步,以型定方式。即根据地形类型确定交通运输方式。平原区各种方式都可选择,限制性小;山区,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