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讲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稳态的维持课下限时检测苏教版必修3(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解析: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都是物理信息,这些信息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其他生物,如寄生生物的物理信息大都来自寄主。植物间信息的传递并非都是通过化学信息,如高大乔木对下面的其他植物的生长方向的影——响就是通过物理信息光实现的。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既可以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答案:D2.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解析:蚜虫释放化学物质给同类报警,这种行为有利于其他个体的生存,属种内互助。而此种信息传递类型为化学信息。答案:A3.生活于树木茂密的森林中的鸟类,最可能通过哪种方式传递信息()A.飞翔行为B.声音鸣叫C.性外激素D.鲜艳的羽毛解析:在树木茂密的森林环境中,飞翔行为、鲜艳的羽毛都不容易看到,性外激素是昆虫释放的激素,故鸟类最可能通过声音鸣叫的方式传递信息。答案:B4.有关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可以降低种群密度D.利用信息传递防治害虫效果太差解析:利用信息传递防治害虫效果明显,而且对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没有较大干扰,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答案:D5.[双选]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行为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蜜蜂跳舞B.孔雀开屏C.候鸟南飞D.警犬嗅寻毒品答案:AB6.(·苏州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解析: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答案:A7.关于生态系统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D.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自我调节能力仍很强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机制是以反馈调节为基础的,尤其是负反馈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调节的最主要方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同的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不同。答案:D8.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解析:池塘中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属于负反馈。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属于正反馈。答案:B9.许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缸,下面列举的在设计小生态缸时应遵循的原理中,不合理的是()A.瓶中动物与植物之间应有捕食关系B.瓶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经常向瓶中通气,保证瓶中生物的呼吸D.瓶中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解析:小生态瓶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应密闭。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