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北方民族的交融【学习目标】:知道孝文帝改革,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重点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措施、作用。难点:孝文帝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要向汉族学习,最终与汉族融合在一起,而不保持其他民族本色呢?【学习流程】:【知识链接】:引导学生从南方六朝对江南开发,而同一时期北方处于什么状态,又具有什么特征这一角度。导入学案【自主探究】:请大家自主读教材89-94教材完成以下题目1、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在(大兴安岭)一带活动,过着(游牧)生活①北魏建立: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政权;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势力扩展到今山西,河北,进入中原,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2、冯太后改革:时间:471年,政治上采取三长制,经济上均田制。孝文帝改革:将都城又平城迁到洛阳,接着又推出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一系列全面改革举措3民族大融合①西晋灭之后270年间各民族政权向相互争斗但大量南下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杂居相处彼此交往民族融合成为一种潜移默化历史趋势,其中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和汉人改变席地而坐习俗最为生动的实例。②在南北长期对待,呈现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相互交替的状态尤其在北魏和平时期,还出现南北互市和南北互使现象。班级展示:由小组选代表说出答案,个人先写出答案然后小组共同探究统一认识。互助探究:1孝文帝改革原因、措施、作用。原因:改变北魏落后状态,加强北魏对中原统治力度。措施:1迁都:由平城迁往洛阳2(①改官制②禁胡服③学汉语④通婚姻⑤改姓氏等一系列全面改革举措)作用:1承担:“胡汉融合”促进任务2顺应“民族融合”历史潮流课外拓展:您能举些胡汉融合的生动例子吗?班级展示:同学自己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达标测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孝文帝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庆典,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医……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汗官服装)1请从材料中概括出孝文帝改革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句)①禁服②学汉语③迁都④改官制2请用简练语言概括其作用。答:促进民族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