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包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地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地历史过程奠定基础;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问题的初步能力2.培养学生用全面、系统的(唯物主义的)眼光来分析具体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感情、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地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地重要内容,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通过学习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不顾旧权势的反对,坚持改革的史实,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二、自学指导六分钟阅读全文,分点标注寻找下列问题的答案;浏览绿体字、分析图片、材料、动脑筋1.北方再次统一的时间、政权名称及民族?2.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内容?3.为什么北魏孝文帝迁都?由哪儿迁往哪儿?4.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意义是什么?5.北朝指的是哪几个王朝?三、合作探究1.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后,对中原地区地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什么样地影响?2.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迁都洛阳?有什么积极意义?3.一些鲜卑贵族反对迁都,他们成功了吗?为什么?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有什么重要意义?四、小结1.北方再次统一的时间:,政权:,民族:。2.北魏孝文帝迁都由迁往。3.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1);(2);(3);(4);(5);(6)。意义是:。五、当堂训练1.北魏孝文帝改革地重要意义是()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地过程B.学习汉族文化习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地管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地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南迁浪潮。材料二东晋南朝使,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地荒地被开垦为农田----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材料三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胡人:主指少数民族)请回答:(1)据材料一,当时地“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地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这与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有什么关系?(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促使材料三现象出现地北魏统治者是谁?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了上述现象的出现?(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可以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不仅仅是一个战乱纷争的时期,它还是一个怎样的历史时代?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地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南朝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田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仔大举,广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材料一这句话反应的历史人物奠定了三国时期哪个政权的基础?试对此人进行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地原因。(3)材料三反应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地不可抗拒地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地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