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三民主义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三民主义的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内容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情景再现和问题探究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从思想论战到“临时约法”论战的原因、内容和历史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分析材料和问题探究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历史比较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及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用心爱心专心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这一优势,适当补充有关材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本课引言由图片和文字两部分组成。图片内容为孙中山的形象,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对孙中山的感性认识。文字部分指出了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目的及对三民主义的总体评价。两部分内容旨在说明,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的历史关头,民族英雄孙中山为救国救民创立了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在当时是非常进步的思想。建议教师以图片和文字内容为素材,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问题一、图片为我们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光辉形象,你知道孙中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领导的重大革命运动是什么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二,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你知道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创立三民主义的理论吗?由此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引言内容,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第一目“三民主义的提出”。教材首先从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孙中山由改良向革命的转变以及孙中山创立革命理论的实践活动三个方面阐述了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随后教材重点阐释了三民主义的内容,最后教材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对三民主义作了评价。(1)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理解本部分内容,必须建立在对辛亥革命前先进中国人救国方案高度驾驭的基础上,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再忆再现有关的历史知识和重要结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创立革命的理论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成了世界著名的‘东亚病夫’,我国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早年曾在英美及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学习,非常痛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卖国政策。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这时,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开始活跃在政治舞台上。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是遭到了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建议教师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首先选取一些孙中山这一时期活动的图片,制成投影,并结合投影向学生介绍孙中山的有关活动。在此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你从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中,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最早方案。1895年,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未发动就被镇压。孙中山流亡海外,后经日本去欧美进行考察。通过考察,他“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美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